世界杯是带着瑰丽光环的梦,对每一个期待圆梦的中国球迷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中国足球这次能否摆脱胎死腹中的厄运,至今仍是一个问号。六次“流产”,次次原因不同,总结每次流产的原因,似乎总也摆脱不了阵痛之后毫无收获的希望破灭。 第一痛:心急没吃成热豆腐 第一至第五届世界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没有组队参加。1957年5月12日至6月23日,中国国家队参加了第六届瑞典世界杯亚非区预选赛,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分在第一小组,实行主客场赛制,胜者将与亚非区第二小组的胜者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 在雅加达举行的客场比赛中,中国队大多数时间里都掌握着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在印度尼西亚的密集防守面前,我们队员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踢得越来越着急,由于非常想拿下这场比赛,全线压上,后防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反被印尼队抓住了两次机会洞穿了中国队的大门。这样中国队以0比2输掉了第一场比赛。 同年6月2日在我国北京的先农坛体育场进行了双方的第二回合比赛。最后中国队艰难的以4比3战胜了印度尼西亚。根据当时的规则,两队各胜一场,需要在第三国加赛一场。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加赛中,双方打成0比0。印度尼西亚以一个球的优势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比赛。这样,中国队第一次冲刺世界杯就以失败而告终。 诊断:初闯世界的中国小伙大都处在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怀着一腔报国热情,但由于他们太缺乏国际大赛经验,球踢得过于情绪化,因此屡屡被经验丰富的印尼队所利用。可以说,幼稚无知、有勇无谋使他们被淘汰出局在情理之中。 第二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79年,国际足球联合会决定恢复中国足球协会在国际足联的合法地位,中国球队也就因此有了后面冲刺世界杯的历程。 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亚太区预选赛上,苏永舜率领中国足球队在小组赛中战胜了澳门、日本和香港队,取得了与朝鲜队争夺小组出线的资格。1981年1月4日,中国队在香港大球场与朝鲜队的比赛中,以4比2胜出,中国队获得了亚太区4个小组获胜队之间的复赛资格,其他3队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新西兰,积分前两位的将获得进军西班牙世界杯的资格。 1981年9月24日,北京主场,观众因受组织约束,个个呆若木鸡,球场形同冰窖,导致中国队与新西兰0比0握手言和。10月3日,中国队在客场0比1失利于新西兰。第三场比赛中国队以3比0胜科威特队。第四场以4比2胜沙特阿拉伯队,第五场中国队再次以2比0胜沙特队。至此,中国队5战3胜1平1负积7分,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最后一战只要与科威特队打平就可以进军西班牙。但是。中国队却0比1负于科威特队。此时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队处于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局面,最后一战只要沙特队不输给新西兰5个球以上,中国队就有大大的希望。 大喜过望的中国人认为,依据沙特与新西兰的实力,新西兰怎么也不会净胜沙特5个球,于是中国队提前打完了六场比赛,国家队暂时解散了。可是结果却出现了令中国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出线无望的沙特队不多不少恰好输给对手5个球。这导致了中新两队积分和得失球都相等,只好加赛一场。突然的变故给中国队措手不及。因心理包袱过重,中国队最终以1比2输给了新西兰队。中国队这样冤枉地结束了本届世界杯的历程。此战结束后,容志行、李富胜等退出足坛,主教练苏永舜则远去加拿大。 诊断:1981年我们离世界杯很近很近。如果不是赛程的荒唐和沙特队与新西兰队的猫儿腻,我们20年的梦想就已经实现了。我们那届国家队是技术意识最好的,但因不识亚足联之黑幕,更缺乏大赛中的思想准备,你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便让人家钻了空子,苦果留给自己吞下。现在看来,由于我们长期脱离世界赛场,使得我们对足球规律以及足球赛事本身的风云变幻,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三痛:过于自负阴沟翻船 1985年,中国队在曾雪麟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三次冲击世界杯,当时的中国队是亚洲杯亚军,队员拥有贾秀全、李华筠、古广明、柳海光等亚洲级球星,李华筠更是与荷兰新星范巴斯滕等一道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界“六大希望之星”。 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在小组的最后一战是主场对弱旅香港队,打平即可出线,但舆论和球迷普遍持中国队不赢香港两个球以上便不算赢的激进态度。然而结果却足以令任何人为之瞠目,强大的中国队在占尽全场优势的情况下竟以1比2输给了弱小的香港队。 诊断:由于中国队根本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只是想高比分拿下这场比赛,并且还要让比赛好看,故在战术上只想如何破解对方的密集防守如何进球,没有考虑怎样防守对方的反击。战术上轻视对手是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四痛:好形势下把持不住 1989年10月,在亚洲区六强决赛中中国队首战便凭麦超的两记入球2比1力克出线大热门沙特队。次战,中国队遭遇阿联酋队,在以1比0领先大半场的情况下,于最后3分钟连失两球。随后,中国队在与韩国和朝鲜队的比赛一负一胜,以4战积4分的战绩迎来了通向意大利之路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卡塔尔队。中国队只要战胜卡塔尔队,韩国战胜或者战平阿联酋队,中国队就可以第二名的身份出线。韩国队上上下下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力争不败。 1989年10月28日,中卡之战如期举行,中国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但是在卡塔尔密集的防守面前毫无办法,加之韩国队和阿联酋以1比1打平,中国队处于只能赢不能输的地步。第70分钟中国队马林打入一球,中国队欣喜万分,一只脚已经踏入罗马。但是,中国队被这一球冲昏了头脑,防守节节失误,在最后几分钟内连续两次被卡塔尔洞穿了大门。最终中国队以1比2败北,再一次无缘世界杯。 诊断:在实力难分伯仲的情况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前几次冲击未果的情况下,我们的教练和队员都想在自己身上完成历史的夙愿。这种心理导致我们的队员在场上心理压力太大。在领先的情况下把持不住自己,就说明我们心浮气躁。再有,在六强赛之前我们的热身赛安排得过多过密,导致我们的队员伤号多,使教练在关键时无人可换。加之那支队伍打法过于单调,临场应变也实在为难。这些客观原因也成了决定胜负的要素。 第五痛:足球理论与实践进入“盲区” 1992年国奥队的失利使中国足坛聘请外国高水平教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足协考察组接受在德国踢乙级联赛的古广明的建议,请克劳斯·施拉普纳来华执教,并由徐根宝等担任施拉普纳的主要助手。背负着12亿中国人世界杯梦想的中国队就这样西出阳关,与伊拉克、约旦和也门三队作客场较量,结果中国不仅输给劲旅伊拉克,也不敌本组公认的鱼腩也门,赛程刚刚进行到一半,中国足球的美梦就已化为泡影,施拉普纳随即失去对中国队的指挥权。 诊断:1992年国奥队失利后,中国足球的发展进入一片“盲区”,国内的教练再怎么说都不灵了,对外籍教练进入一种盲从和迷信状态。对于施拉普纳在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上,我们缺乏充分的认识。以至于让他这么一个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际带强队经验的“混混儿”最终把中国足球带入了“死角”。 第六痛:断言路、只惟上,自乱阵脚 1997年9月13日,中国足球队在第16届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十强战中开局不利,在主场2比0领先的有利形势下,被伊朗队连扳4球,最终以2比4输掉了首场比赛。赛后,中国队主教练戚务生对当天的失败表示痛心。他认为,一支队伍的战斗力包括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如能同等提高,在实战中表现就会好一些。但从中国队的临场发挥看,这两方面都不过硬,在两球领先的情况下反而不会踢了,对有队员在比赛中抽筋的现象,戚务生认为原因不在训练上,有可能是心理问题。 在接着的比赛中,中国队在主场1比1平了卡塔尔,1比0胜了沙特,客场2比1胜了科威特后信心大增。然而,10月18日中国队客场1比4输给伊朗后,尽管出线形势已非常严峻,但还没有完全丧失最后的机会,这时就有不少人认为中国队大势已去。在后面还有三场比赛的情况下自乱阵脚,全然没有取胜对手、拿下剩余比赛的信心。 诊断:面对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足协对整个备战体现了空前的“六神无主”,他们为球队组建了11人的教练组。这11人教练组,在比赛处于困境时,没有集中的意见,队员也都处在一种不知信谁的盲从状态。在心气儿散了的时候,内耗也就由此开始,全然没有了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翻盘”劲头。 如果说中国队的前两次牺牲还有点荡气回肠的话,后边的失利则属于自己拌蒜自毁前程。 眼下第7次冲击就要开始,在一代宗师米卢蒂诺维奇的率领下,我们带着解不开的死结出征了。到现在为止,我们不知道信谁,是我们请来的一代宗师,是我们的海外兵团,还是中国足协推广了8年的伪职业足球?只希望一条:千万别自己人把自己人涮了! (青年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