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金汕 “你说的这个阿里·哈恩我真的没有听说过,”王俊生告诉笔者,“后来见报纸介绍他,知道他在1978年世界杯离意大利球门40米处射进佐夫的大门,我们在电视上都见过,那个球太妙了!” 我说:“中国国家队请了三位外籍主教练,都是您拍板的,您感到中国足球队最需要什么样的教练。” 王俊生那憨厚的脸庞挂出微笑,说:“当然需要的是好教练,但我这样回答可能是一句废话。的确,从施拉普纳到霍顿再到米卢,我们始终在摸索,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也有收获:选第一个洋帅,我们的财力拮据,全年的足协经费也请不起一个洋教练,幸而大众公司愿意出资,鉴于只能从德国教练中选择,加上德国足协只给我们推荐了施拉普纳、施劳仲两个人,范围变得小之又小。施拉普纳带队经验尤其是带国家队经验欠缺,这在伊尔比德的指挥尤为明显。施拉普纳的贡献在于他把德国职业足球的信息和训练方式带来了,这促进了我们后来的职业足球。 “霍顿的贡献在于他带来了现代足球的成套理论,这是他的强项,他的进攻防守平衡理论和442平行站位给我们带来新意。但霍顿的最大不足是大赛经验少。两次教训使我们认准了一点:要突出教练员的带队经验尤其是带国家队的经验! “我们看重米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到许多国家的适应能力,我们再三与他探讨,没有急于签约,就是想把他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后来敲定了米卢,我也从一线下来了。” 王俊生最后说:“选洋帅的确是一件挺费脑筋的事,这一次这么翻来覆去就说明难度很大,多种条件有一个不中意也不行。好在中国队已经冲进过世界杯,那一层纸已经捅破了,我们和外籍教练的心态可能会平和一些,眼光也会放的更长远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