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回顾 看完前两天的男子举重比赛,前国家队主教练杨汉雄兴奋地向记者宣布:我们重新成为男子举重强国指日可待。他是忘记了后面还有4个级别呢还是根本就没将后4个级别考虑在内?可能还是一位辽宁大级别举重选手说的话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男举的现状:人家都精彩表演完了我们才上,真是越往后越没节目。 失衡的杠铃 如果将我国男举的前4个级别和后4个级别分别放在杠铃的两端,那这个杠铃是没法举的,一边沉雄厚实,一边过于轻飘。与我国女举的精彩每一刻相比,男举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前4个级别是高潮,后4个级别只能算是尾声。 以这次九运会上各级别冠军的总成绩与世界纪录来做一个比较:56公斤级的成绩比世界纪录差10公斤,62公斤级超过世界纪录2·5公斤,69公斤级比世界纪录低5公斤,77公斤级也只比世界纪录低5公斤。再来看看后4个级别:85公斤级比世界纪录差10公斤,94公斤级差29·5公斤,105公斤级差45公斤,105公斤以上级差47·5公斤。这还是横向比,如果不同级别纵向比可能更让大级别选手脸上挂不住,国际上一般高一个重量级,总成绩就会高20———30公斤。可是九运会上94公斤级的冠军秦广的总成绩只比85公斤级的冠军袁爱军多3公斤,而且秦广在挺举210公斤时还失败了一次,他是在最后一次试举中才举起这个重量的,如果他没成功,那就会出现94公斤级举不过85公斤级的情况,这不管怎么说也是个笑话。而105公斤级冠军崔文华也仅比秦广高7公斤而已。 话又说回来,这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中国男举一向都是“抓小放大”,即使在1996年的亚待兰大占旭刚、唐灵生连夺两金,中国男举处于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是小个子的辉煌。崔文华的出现曾让中国男举的大级别看到一丝光明,但崔文华的抓举虽然是世界水平的,挺举还差着一大截。杨汉雄直言:“前4个级别仍然是我们的重点,雅典奥运会的金牌还是要着落在这4个级别上。” 哪个级别最有希望 从中小级别的成绩看,杨汉雄是有理由乐观的,不仅破了一批全国纪录,创造了一批拿到世界上也是顶尖的好成绩,而且尖子队员的年龄结构非常理想。标志着中国男子举重已开始走出低谷。 超世界纪录的62公斤级冠军苏飞翔21岁,该级别的另两员猛将石智勇21岁,乐茂盛23岁,77公斤级冠军李宏利23岁,85公斤级冠军袁爱军24岁,56公斤级冠军张湘祥年纪最小,只有18岁。这些人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正是力量、技术和心理结合得最好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有人会站到领奖台的最高一层。 其中最有希望在3年后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应是62公斤级。这个级别已有苏飞翔、石智勇、乐茂盛3人达到世界水平,再加上已决定升级的小将张湘祥,可谓人才鼎盛。其次是77公斤级,年轻的李宏利走强之势不可阻挡,老将占旭刚雄风犹在,我们希望他继续举下去,将神奇带到奥运会的发源地。 广东的重新崛起 中国男子举重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地域与级别的对称。南方的两广、福建、湖南等省份在小级别上占优,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长在中级别,大级别则是北方汉子的天下。九运会上这种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但也有微调。比如江西的秦广夺得了大级别94公斤级的冠军。 这次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格局变化恐怕就是传统举重强省广东的重新崛起。苏飞翔和李宏利的两块金牌似乎又让广东人看到了当年曾国强、陈伟强横扫举坛的时代。 □本报记者韩浩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