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近乎偏执狂般地贯彻着他的361,而他执教下的国奥队,则把这个361变成了一个短腿细头、大腹便便的怪物。 力拼中场的思路是对的,但力拼中场并非是终极的目标,沈祥福与他的国奥队的悲剧,就在于他们机械地拼得了中场,却不懂得利用中场获取进攻与防守所需要的一切。 日本人整场没有什么太象样的射门,而他们的那个进球却可以用轻而易举来形容。事实证明国奥队队员的能力打3后卫的布防是力不从心的,在对手依靠边路反击的瞬间,中场球员很少能够迅速填补两个边路的空挡,只能依靠3个中卫向两边进堵,这无疑更稀疏了原本就不密实的小禁区防守:国奥队失的那个球,正是对手从无人防守的右边路传中,中山悟志由顾此失彼的国奥队中路楔入破门。 帮不了后防的忙,国奥队的6个中场球员同样解决不了进攻的方案。这场中日大战,国奥队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压着日本队打,可是我们却很少给对手的球门造成威胁。做为361的那个1,于涛只是起牵制作用的假前锋,而6个前卫中的主攻选手如阎嵩、王新欣、曲波等,却又打不出真前锋的架势,于是前场的进攻看上去不伦不类;最要命的是国奥队在中场根本就没有人会组织进攻,整场比赛我们看不到一脚象样的威胁传球。 和尚多了没水吃。国奥队的大肚子中场,貌似强大,实则缺少灵活机动,分工模糊,攻防转换时又显得混乱,效率低得惊人。看来给这个大腹便便的中场消肿是非常必要的,阎嵩和曲波正大光明地去打前锋,于涛老老实实地回到突前位置;后防增加一个队员,中场明确一名组织核心。当初为了打世界青年锦标赛而摆布的361,早已成了过时的产物,没有必要再一成不变地死抱住不放了,国奥冤死于亚运就是明证------沈祥福跟了米卢那么久,难道对442还会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