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办奥运给人们的直感大抵是:扬我国威,扩大中国与北京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有益城市建设;乃至提高体育水平、剌激旅游,等等。 不过,就深层意义而言,远不止这些。笔者曾公派赴美国工作几年,当时正值北京首次申办奥运失利不久。在某次与美国报界熟人交谈中,这位洋人朋友有意提到北京申奥,并坦陈他的惊人观点:北京申奥所以失利,是由于西方首先是美国把它视为一场“战争”——阻止红色中国进入“强国俱乐部”的不流血的战役。 继续展开的论点是:战败国日本是通过主办东京奥运会(1964年)经济起飞,而德国也是由主办1936年柏林奥运强固国力,为发动世界大战准备了条件。美国认为:2000年将是中国迈入强国俱乐部的门槛,相当关键,必须尽一切可能迟滞中国的这一进程。 当然,美国的手段还是颇讲究的:“府会分家”,政府(白宫)不出面,国会(参、众两院)担先锋。先后作出反对中国申奥的决议,并进行串联,终于惊险万分地封杀了北京申奥。 这位朋友所讲应是实情。只要想一想: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从没主办过奥运,而且不是自己不想主办,而是被扼杀,这就足够了。 所以,主办奥运,可以视为中国的强国地位之被认可。 2008年于中国意义也不一般:这是中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跳板。如果说,1978年的“思想解放”启动中国改革开放,成为中国走向“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则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的今天,又成为中国的又一起飞线,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从纯竞技角度看,也远非人们初估那么简单,如果我说2008年奥运中国可获金牌榜状元,击败巨无霸美国、俄罗斯,也并非痴人说梦。北京亚运会,赛前人们估计以往亚运至多拿七、八十枚金牌的中国关键在能否“突破百金”,实则拿了183枚金牌,匪夷所思。韩国在其主办的汉城奥运从往届排名第12位跃进到第4位,夺金数是中国的3倍,又谁能想到?主办世界大赛,东道主夺金数提高幅度少则30%,多则数倍(如韩国的3倍),中国在悉尼奥运获28枚金牌,只要2008年奥运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把金牌数增加一半,而美、俄“客场”发挥稍欠,中国便有望脱颖而出。这大约也在北京主办奥运的深层次意义之内罢。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