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于上周派出几名官员远赴马尔代夫、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打前站”,从而揭开了中国第6次冲击世界杯的序幕。然而,记者以为,从已经结束的亚洲区4个小组的预赛来看,中国足协没有坚持赛会制+主客制的赛制,是极不明智的,很有可能影响中国队第二阶段十强赛的状态,导致再度无缘世界杯。
目前,从第一阶段晋级十强赛的有伊朗、沙特、巴林、卡塔尔。有趣的是,这4个小组基本上都是采取赛会制方式产生出线队的。伊朗出钱、出力主办小组预赛,结果几个队在该国打了两轮赛事,伊朗轻松取得出线权。其小组赛在1月份结束后,到8月份十强赛前伊朗队竟有半年的休整时间,于是布拉泽维奇满亚洲飞,去看其它小组的比赛。沙特、巴林、卡塔尔则是借助赛会制+主客制的赛制出线的。以卡塔尔为例,该队与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巴勒斯坦分在一个小组,于是它游说同组对手——主办主客往返制比赛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球队要来回折腾,主场的上座率又不高,倒不如选择东亚的中国香港、西亚的卡塔尔,以两轮集中的比赛决出出线队伍为好,如果大家经费有困难,由我(卡塔尔)出来回机票和食宿费好了。结果,几支“鱼腩部队”一见有利可图,纷纷举手赞成——反正世界杯亚洲区预赛,对这几个队来讲只是“例行公事”,既然有人肯“买单”,何不捡个便宜。再者,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在申办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上都有求于卡塔尔,作点“感情投资”也属必要。而卡塔尔也有个小算盘,若不主办比赛,则需支付3个客场的往返费用,且影响国内联赛。作“好人”与作“丑人”的花费也差不多,倒不如大派“银弹”,这样还能为卡塔尔队赢来第二阶段十强赛前半年的准备时间。
从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的历史来看,真正的竞争是在第二阶段十强赛,第一阶段往往只是“热身”。因为国际足联决定,凡不参加世界杯预赛,将被禁止参加若干年的国际比赛,故而许多弱队都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去打第一阶段的。于是,第二阶段十强赛就成了“强队的游戏”。既然强弱之间有态度的差异,那就带来了强弱之间的不同选择。强队往往把第一阶段作为“热身”,尽可能缩短比赛时间,以腾出更多时间为第二阶段作准备,正可谓“扎扎实实走过场”。
反观中国队,在4月至5月的60天内,要奔波于印尼、马尔代夫、柬埔寨3个客场。即使出了线,距十强赛开战的8月15日,仅有不足80天的准备时间。而从第一阶段结束到第二阶段开始的这段决战前的准备时间,恰恰是中国最热的酷暑季节,根本无法保证队伍有一个连续的、高质量的训练,也难以在欧美两个赛季的间隔时段,找到欧美强队进行高质量的热身赛。显然,这样的选择,很难说是明智的。
再者,米卢本来就对亚洲对手不太了解,很应该在第一阶段期间到处走走,了解一下对手。无奈,他在6月份之前将被分组赛“绑”着,根本不可能亲自去“侦察”未来对手的“火力”。而到了米卢从第一阶段脱身之际,亚洲区第一阶段比赛也基本结束,6月1日将要抽签决定十强赛的分组了。主教练在十强赛前对对手几乎没有亲身的了解,实在是兵家的大忌。
第三,亚洲区第一阶段的各组预赛,几乎都是采取伊朗、卡塔尔模式,即赛会制或赛会制+主客制,可能仅是中国队所在小组采取主客往返制。记者从不敢说中国队是最聪明的,但是那么多的强队都花钱选择伊朗、卡塔尔模式,至少说明这一赛制有某些合理性。中国足协为何不去思索一下别人在打什么主意? (体育报)
(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