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站在门口它就是不夹我!”李春双手插在上衣兜里,笑嘻嘻地立在电梯门口,献宝似地让我看他的绝技。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电梯门是有感应的嘛!”我不屑地笑他“大惊小怪”,他却给我出了个难题,“那你说,哪个位置做出感应的?” 看着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找不到答案,他得意地“教导”我说,“你蹲下,看电梯门的下面,有个小孔对吧,就是从那儿发出感应信号的。” 就是这么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在当天晚上八一主场迎战山东济钢的比赛中却宛如队中第一大将,冷峻而平静地带领攻手度过心理和技术的重重关卡,与对手大战五局之后,最终拥抱了胜利。 由于他的老家在山东烟台,所以尽管是身披八一男排的战袍,还是赢得了济南观众的特别关爱,看台上小女孩儿的惊声尖叫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他的球技和长相都能轻易为他赢来掌声。就在记者的身后,坐着一群特殊观众,他们是山东省体校的学生,老师组织他们给山东队加油,并允诺如果山东队获胜,明天就可以放半天假。即便在这样的“利诱”之下,几个男孩还是坚定地站在了李春这一边,其中一个男孩恰好是李春的同乡,说起李春一脸崇拜,身为主攻手的他惊叹二传李春的跳发,“哇塞,瞧他这速度、这力量!”李春1米90,但弹跳出众,身后的男孩子们也不止一次地赞叹,“他的传球点真高!” 李春当晚最得意的一点是面对山东队2米05的外援迪马拦网时,巧妙利用假动作晃过对手,吊球得手。这一招被看台上的球迷们看得真真切切,“知道他的手为什么那么灵活吗?”李春的烟台小同乡为同伴解开了疑团,“他小时候打乒乓球的,后来才改练排球。” 下来后一问李春,还真是如此,知道居然有人如此了解并关注他,20岁的年轻国手有些激动。“我的目标就是当最好的二传,现在还刚刚起步,不过我有信心!”他笑着说自己在当天比赛前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了大话,“人家问我第一场打成部发挥得不错,仅发球得了7分,这一场还能不能有更好的发挥,我说‘能!’”他说自己其实知道要想超过上一场并不容易,“但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在下一场,因为我要进步,也在进步啊!”中国体育报徐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