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尔冈 皇帝回朝了。 9个月之前,这是整个NBA和篮球界的主题。如果不是本·拉登抢先横插一脚,这甚至应该是整个新闻界的主题。拉登甚至付出了被美军追捕得无处藏身的代价,才在吸引注意力方面险胜乔丹一筹。 吴孟达在《大话西游》中说:“为什么我说‘又’呢?”因为在时空往返的前提下,当事人不应该知道自己把同样的事情又经历了一遍。但乔丹的确是又一次复出,在他又一次退出之后。暂时还无法预测这次复出能维持多长时间,而已知的短短一个赛季已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兴奋阶段。所有球迷都会对那段宣传片印象深刻:西装笔挺的乔丹走在人群的簇拥之下,而处于全盛时期的当打球星贡献出自己的比赛精华,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全都装饰性地穿插于他老人家的龙行虎步之间。曾经陷入低迷的NBA骄傲地宣布复苏,收视率必将攀升,奇才备受瞩目。乔丹初次代表奇才上阵、乔丹初次对决皮蓬、乔丹初次挑战杰克逊、乔丹初次抗衡公牛,这些日子早就在赛季开始前被人从年历上圈出来。2001-2002赛季已经被宣告没有任何理由不精彩。 然后是务实阶段。就像情人之间一拍即合的如胶似漆必然要转向日常相处的鸡毛蒜皮,赛事密集而时间漫长的赛季让兴奋变成冷静。对这个年近40的球员,人们感情上怀念他,但理智上怀疑他。事实证明他还能一场独取51分,不过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在得分榜鹤立鸡群。如果不算1985-1986那个很受伤的赛季,今年乔丹的平均上场时间、抢断、盖帽和得分都跌进职业生涯的最低谷。在那些跟皮蓬、杰克逊和公牛的历史性对话中,也只有场面上的戏剧性,他有意无意地全都表现得不过不失。只是如果我们把眼光超越他的个人表现,就可以发现他对弱旅奇才的帮助华而不实,对这支年轻的球队而言,乔丹曾经拥有的东西都太遥远,一次季后赛机会是最重要的。 接着是惋惜阶段。乔丹曾经给人铁人的印象,如果不算1985-1986赛季,之前12个赛季一共只缺阵7场,而且只要还能打球,就一定是正选。在二度复出之后,他一个赛季的因伤缺阵次数就已经达到22场,甚至因此影响球队的表现,奇才早早就断绝了季后赛希望。人们担忧的不是奇才,而是怕看不到他下个赛季回来打球。那是他承诺过的。 最后是遗忘阶段。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时间会冲淡一切”这句话总是颠扑不破的。奇才无缘季后赛,乔丹淡出聚光灯的光圈,但是季后赛的受关注程度仍一度高涨,因为NBA另外孕育出了新的卖点。国王对总冠军的威胁,迈克·比比在关键时刻的明星级表现,让球迷在缺少乔丹的状况下依然感到刺激。等到湖人挺进总决赛,创下4比0横扫对手、三连冠湖人王朝、总决赛收视率历史最低纪录之后,吸引力的高与低已经与乔丹无关了。 其实有个疑团一直没有解开:为什么乔丹一定要回来?反对理由是他当年已经拥有一切,在巅峰时期离开,3年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可能重新达到那个高度。反过来说,这一定不是他复出的理由,他应该知道。可能是追求扶助弱者的另类成就感,也可能是离开了关注焦点就无法生存,最简单、最老土但也最纯粹的可能性是:这个人实在太热爱篮球了。让我们期待乔丹作出下个赛季是否归来的决定:如果从篮球中剔除了荣誉、使命和金钱(当然是指过去一年4000万美元的天文数字,而不是他为9·11慷慨解囊的金钱),他仍然选择留下,那就证明最后一个可能性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