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金羽客场的一蹴而就,辽宁波导如愿拿到了3分,大羽本赛季的进球数亦增加到13个。不过,大羽要穿金靴对大家来说不算新闻,之所以在赛前赛后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是因为他明年的归属问题。是转会,还是留守?是接受多家俱乐部抛来的橄榄枝加高薪,还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与辽足的感情难以割舍?一道不太好答的选择题。 一名能进球的前锋,自然千金难求。但在联赛正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各家俱乐部便纷纷心有旁鹜,将招兵买马的日程提前,的确有些奇怪。有人预言,大羽事件只是个引子,对球星的争夺战将很快进入白热化,甚至不亚于本赛季的冠军争夺,而这实际上也拉开了中超“门票”争夺的序幕。 中超联赛,对各俱乐部的诱惑,相当于被贴上上市公司或者上流社会的标签,其吸引力可想而知。在中国足协决定实行“瘦身计划”,将中超名额缩减为8—10支后,就意味着有小半数的现甲A俱乐部将被淘汰出局,而甲B俱乐部则基本上没有插足的机会。对于大连实德、北京国安、山东鲁能这种有钱有地有人有梯队有成绩的球队,当然不会担心区区一张中超门票。但对于那些有希望没把握的俱乐部,则必须抓住所剩不多的时间挣表现、捞资本。由于足协为中超定下的“5000万净资产、3000万营业收入、4级梯队建设及标准场地”的硬指标,存在着极大的操作空间,各家俱乐部似乎都没把这当成压力。也就是说,在大家各显神通“搞定”这样的硬指标后,成绩便成了竞争过程中极有说服力的标准。而俱乐部们为了力拼下赛季,提前开始挖角也就不足为奇了。 时间短,任务重,名额少,既要让自己迅速增肥,还要拖住别人的后腿,不出点挖角以外的猛招似乎很难立竿见影。于是,为中超搏命,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既谓之搏,就有赌的意思;既然是搏命,就不会顾及什么游戏规则。哄抬物价争购球星,掀起对李金羽们的疯狂收买行动,是明面儿上的招数,暗地里还要加大发射“糖衣炮弹”的力度,将工作做到家,争取买够分。前些年有俱乐部能够“买下”甲A身份,眼下就有俱乐部能“买下”中超门票。由于在中超有关成绩的评判标准中,今明两年的联赛成绩将捆绑计算,再加上如今积分榜的中段正呈胶着之势,这也就为一些俱乐部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也给一些球员和裁判提供了实施最后疯狂的舞台。所以,我们会不停给可疑球员划问号,会极力分辨裁判是否有问题,还会探讨比赛结果的真伪。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中超搏命行动才刚刚开始。 给中超设个门槛,是为了纯洁中超队伍,但如果纯洁中超的过程是以不纯洁的甲A作为代价,那谁又能保证未来的中超是纯洁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