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界,“偏执狂”不是一个贬义词,反倒是顶尖人物的“必备品质”。世界第二富翁拉里·埃利森更认为,不是“偏执狂”,就成不了大事。 认准一点就不放弃,百折不挠地要努力到底――这就是他们口中“偏执狂”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国家队的领航人米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不过现在情况对他不大有利,国家队在击败印尼队时所体现的指导思想、人员组成和战术打法变化,进一步暴露出“精神分裂”的趋势,米卢的“偏执狂”倾向进一步被质疑、被否定,这样下去是福是祸,倒真的很难说了。米卢赛前并不召开周密部署的准备会,没有说根据对手特点要求针对性非常强的打法,赛前战术布置只需几分钟就完事,根本是“以我为主”,打出自己的东西――典型的“偏执狂”表现。但国家队自己有什么“东西”呢?对印尼队的上半场比赛,战术效率的低下、打法的迟钝,让人大失所望,尽管下半场临危变阵收到奇效,但如果赛前有更周密的准备、更合理的阵容组合,至于上半场出现险些被对手打3比0的情况吗? 这场比赛之后,与其说米卢的临场指挥功力折服众人,不如说由于他的指挥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疑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面临选择,是跟着米卢的“偏执狂”道路继续走下去呢,还是顺从如今越来越强烈的“精神分裂”趋势? 对外教产生极大疑问的时候,如果任由“精神分裂”趋势发展,那么中国足球史上是有反面的先例的。1996年拉德带领国奥队热身赛成绩不佳,其执教方式引发很大争议,“精神分裂”的最终结果是拉德一夜之间被从主教练的位置挪到技术顾问的位置,和戚务生换了个位,戚务生用一些人认为正确的方法带队,结果吉隆坡惨败,事后有球员说:“如果拉德一直带着我们队的话,肯定能出线!” 但听任“精神分裂”的发展而不管,也有同样惨痛的教训。施拉普纳率领的国家队开始冲击1994年世界杯之前,便已经有很多不和之声从内部传出,但没有被给予足够重视,到后来国家队小组赛就被淘汰,一下子“精神分裂”的炸弹却爆炸开来,施拉普纳的中方助手也好、球员也好,纷纷开始站出来指责施拉普纳的执教方式,到这时又有什么用? 顺从“精神分裂”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样一分裂,可能会变得彻底失去主心骨、失去方向。而按照中国足球界某些人士的传统智慧,这种方法也是不大会采用的,因为这样就让“分裂者”背上了万一失败被追究责任的重担,米卢反倒被解脱了。 而如果听任米卢的“偏执狂”继续发展下去,尽管也还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我们至今无法忽略米卢以往创造奇迹的历史,但这条路子也将脱出以中国足球人的智慧所能主观控制的范围,滑向一个完全难以预知的异度空间。 你向东,我向西,这样当然不行。两条路权衡下来,似乎还是米卢的“偏执狂”更值得押宝,因为这个时候已不可能有更好的教练来接盘,“分裂”就意味着灭亡,也因为米卢在最需要智慧的时候总能拿出足够的智慧来。 选择了“偏执狂”之路,就要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的影响,树立米卢的绝对权威,其核心位置不容动摇。就算是自己暂时给自己打一针麻醉药也好,这条路得硬着头皮走到头再说。不管怎么样,“偏执狂”总比“精神分裂”要好吧。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