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残疾人奥运会的初衷,本来是想证明肢体残缺的人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竞技。如今,2002年冬季残奥会即将开幕,人们却发现,残奥会和其他奥运会比赛一样,也存在着“欺骗”——服用兴奋剂。 竞技体育运动中最不能容忍的欺骗——服用兴奋剂,这几年也开始在残奥会上露头,并呈增长趋势。国际残疾人奥委会(IPC)的发言人雷夫表示,残疾人运动现在和其他运动项目越来越相似,大家都在拼命追求好成绩和奖牌,服用兴奋剂的动机完全一样。雷夫透露,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的兴奋剂阳性案为“0”,但是到了2000年悉尼残奥会,这个数字爆长到了11例,其中10例来自举重项目。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残奥会中发现的兴奋剂案例,故意服药的比例不高。许多运动员都是在服用其他药物时,不幸沾染上违禁成分。不过,兴奋剂的处罚规则是适用于一切运动员的,“误服”的残疾人运动员也必须受到惩罚。 因此,IPC对这些运动员都处以禁赛,希望能借此刹住这股“歪风”。2002年冬季残奥会也对这个问题高度警惕。运动员在进入奥运村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兴奋剂检测。雷夫表示,他们将尽一切努力“防患于未然”。除了服药,残奥会中还存在另一种“骗人的把戏”,那就是运动员往往夸大自己的伤残程度。悉尼残奥会上,IPC就“逮”住了一位智力残疾的西班牙篮球运动员,他真实的智商显然比他自己声称的要高得多。有些运动员半开玩笑说,大概只有截肢运动员假不了,因为没了一只手、一条腿什么的,你就不能让它们再长出来。 面对这些和正常人一般无二的欺骗,一位美国残疾人运动员说得好:“当许多运动员一起竞争的时候,肯定有人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至于是靠轮椅、还是义肢,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