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马斯喀特8月30日电随笔:马斯喀特印象 新华社记者树文 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到阿曼的马斯喀特,虽然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当时的第一感觉就好象从北极一下飞到了赤道,反差是如此巨大。 当地时间凌晨1点多,我舒服地坐在宾馆接我们的车上沿着高质的高速公路飞奔,路面非常顺畅,靓车云集,交通有序,在这沙漠中,公路两旁居然都是绿色植物,我快活地快要哼了出来,想起不久前的卡拉奇的拥挤无序的交通,恍若隔世。 马斯喀特就象一个盛装的美女展开了她的笑容,可惜,我很快觉得她是塑料的。石油美元在这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难以想象,马斯喀特在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荒漠。可惜的是,石油美元并不能带来一切。 马斯喀特算一个比较奇怪的城市,它是一个长条型,最极端的比喻,优质的公路两边修了一排房子。过了那些建筑精良的房子,就是光秃秃的沙石山,除了死寂,还是死寂。而道路两边的绿色显得是那么突兀。 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可该缺的还是缺。我们好不容易才到机场那里得到了一张马斯喀特的地图,图上除了主干道,其他的道路居然没有名字!这还不算,图象对比度严重失调,更要命的有些显示根本是错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汽车忙得团团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缺少资金,还是缺少专业人才,抑或是缺少意识? 各处的设备都很先进,可文牍主义依然盛行。在向阿曼申请签证时,居然填写了同样的四份表格,连复写纸也没有么?出关,无数次的安检让人头晕脑花,而签证官的节奏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天气很热,下午两点,阿曼足协就下班了,哪怕是距离比赛前的一天。太阳下,外籍劳工辛勤地劳动着,而停车场里,为了凉快一点,停放的车辆大多不熄火,继续产生着冷气。突然间一个疑问袭击了我:“如果明天石油突然没了……”(完)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