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茂臻要到英国治伤的消息,成了近期中国足坛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之所以“热”,并不在于治伤本身,而是由于宿茂臻此次英国之行的费用需要自掏腰包,只有果真把伤治好了,回国后能够上场比赛,山东鲁能泰山俱乐部才会给茂臻报销这笔不菲的开支。而且还不仅如此,另有媒体报道,俱乐部对宿茂臻在可以“咬牙坚持上场”情况下不肯参赛、反倒执意去国外治伤的态度是不满意的,对他的赴英旅费和医疗费报销加上限制前提,便属于某种意义上的“处罚”。
假如有关此事的各种报道均属事实,那么就带来了这样一个疑问:宿茂臻该不该出国治伤,或者说,该不该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出国治伤。
按我们的传统思维,俱乐部的想法和做法情有可原,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尤其值得同情和理解。鲁能泰山队本赛季以来陷入空前低潮,联赛和亚俱杯赛上堪称耻辱的失败,使俱乐部、球队和外籍主帅鲍里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曾被誉为“金牌球市”的济南主场则到了“崩盘”的边缘,宿茂臻作为泰山队的核心球员和精神支柱,如果能在俱乐部和球队最困难之际复出救场,对鼓舞全队的信心和缓解鲍里斯用兵捉襟见肘的窘境,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再者,俱乐部一直对茂臻的伤情和治疗备加关心,多方努力给他创造及早痊愈的条件,也算仁至义尽。但是,宿茂臻不想当“救火英雄”,他坚持伤不治好不恢复正常训练,更别说上场参赛了,并进而坚决要求出国治伤。因此,俱乐部对其感到失望和不满,亦在情理之中。请看有关报道里的以下文字:“据俱乐部方面讲,像宿茂臻这样的伤在国外俱乐部两个星期就能上场,鲁能泰山队的队医也认为宿茂臻可以参加比赛,他的伤是老伤,前几次也是治疗到目前的程度就上场了。”字里行间,俱乐部的抱怨情绪显而易见。
然而,宿茂臻的态度和行为显然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次赴英成行之前,他在对笔者谈到自己的伤势时曾说:“按照过去的标准,我这老伤养了这么多天,一旦需要,今天就可以恢复训练,甚至明天打上封闭就可以出场。可是,本来并不严重的伤为什么成了老伤?为什么犯了又犯?实话说,就是因为每次都是没好利索接着又练上了,队里需要不得不带着伤参赛,封闭打得太多韧带都钙化了,结果轻伤耗成了重伤,新伤拖成了老伤。如果眼下队伍形势不妙,我没把伤治彻底就要硬撑着打比赛,可能这一回又白治了。虽然现在可以为泰山队多踢几场球,但到了联赛后期最关键的时刻和国家队参加世界杯外围赛十强战的时候,弄不好这伤就又复发了。我这个年龄了,还能踢几年球?还能再赶上一回世界杯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这次下决心一定要把伤治好,哪怕自费也在所不惜。”
俱乐部和宿茂臻的分歧,应该说是两种观念正面碰撞之果。我们的球队和舆论,已经习惯了要求和倡导球员“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比赛”的传统思维方式。而在欧美职业足坛,即便是不可或缺的绝对骨干,伤病在身也不能被允许参加比赛。这一方面是因为球员带伤出阵会加重伤情,对球员本人和俱乐部皆属“占小便宜吃大亏”;另一方面,球员带着伤病参赛,很难充分发挥水平,亦难免拖累全队。这正是在宿茂臻的治伤问题上,为何俱乐部期待他带伤出阵,而同样急需用人的国足主帅米卢却主张宿茂臻尽快出国把伤养好的不同见解的出处所在。
是让宿茂臻为了解救鲁能泰山的燃眉之急而孤注一掷(即使孤注一掷了,也未必赌得赢),还是甘愿牺牲一点眼前利益,帮助宿茂臻这位“镇队之宝”更持久地延长他的足球生涯和巅峰状态,为泰山队和国家队多做一些贡献,其中的是非、轻重,应该不难判断。
祝宿茂臻英伦之行顺利。希望他安心养伤,争取早日重返赛场。(尹波)
(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