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终于得以亲吻世界杯,醉人的胜利让所有人的脸都变成了鲜花。胜利后就要论功行赏了,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中国队的“精神英雄”杨晨,其实对于中国足球,杨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昏暗的夜空,仿佛一夜之间,杨晨便成了中国足球精神的象征,他精湛过人的足球技术和温文尔雅的人品作风,更是博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外脚背射门" “足球小子”杨晨1974年1月17日出生于北京郊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杨众泰和母亲李本芳都是航天部首都机械厂的工人。 杨众泰从年轻时就对足球非常喜爱。六七十年代的首都机械厂有一支名为“火星”的足球队,1974年,杨晨的出生让老杨把进“火星队”的希望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儿子还不到5岁,老杨就开始带着他练球了。每天下午,老杨下班之后就去幼儿园接杨晨回家,督促杨晨做完家庭作业后,就带着儿子到楼外的一处空地上去练球。 杨晨7岁上学后,恰逢北京市少年宫足球班招生,老杨把还不到报名年龄的杨晨带到了少年宫。 还在父亲踌躇着是否该给他报名时,小杨晨已经不知何时溜了进去,并毫不胆怯地用外脚背射起门来。就这样,小杨晨凭借他那近乎莽撞的“外脚背射门”终于“赖”在了少年宫,一年多的少年宫生活使杨晨得到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父亲仍用他的“土办法”培养他。这其间,老杨开始指导杨晨练习“倒钩”射门,他为小杨晨设计了一套特别的训练方法。父样严厉的语气激起了儿子好强的个性,老杨不满意,杨晨只好一遍遍地“钩”下去…… 在杨晨克服了怕摔的心理障碍后,老杨又开始让杨晨练习从不同高度,角度去练习倒钩传球和射门。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倒钩成了杨晨后来的“绝活”,而数千次的摔打更是让杨晨的意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炼和提高。 1987年初,杨晨在刚入选北京少年队后的一场比赛中,一记漂亮的倒钩射门不但为北京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同时也让教练们第一次领略了杨晨的倒钩技术,可又有谁知道,为了练好这手绝活,杨晨一年中穿破了家里的6件旧绒衣。 "布衣球星" 1993年7月,中国足坛迎来了职业改革的第一个赛季,原来的北京足球队也改制成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杨晨顺利地加盟了北京国安队,从一名业余球员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运动员。杨晨是国安队中年龄偏小的队员,可他总是要求自己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杨晨的父母都是工人,家里生活并不很富裕,这让杨晨养成了俭朴的作风。直到成为职业运动员后,杨晨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十分俭朴的作风,从来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进入职业队后,细心的队友们发现杨晨对自己的球鞋出乎寻常的爱惜,不管训练多累,训练后杨晨都要将球鞋十分耐心地擦拭干净,整理好,换上便鞋再回宿舍。 杨晨9岁时正式进入体校踢球,别人每天两个小时的训练量,杨晨要再加一个小时,另外在路上见到石头还要踢上两脚。因此,十来天就破一双鞋。对每月只有七十多元的工资却要抚养杨和他姐姐的父母来说,真的有些吃不消了。 一连半个多月,杨晨球照踢不误,球鞋却没有坏,母亲不禁有些奇怪,难道这双鞋真的这么好?终于有一天,北京城一场罕见的大雪过后,天寒地冻。仍旧坚持练完球才回家的杨晨到家后发现妈妈不在便进了自己的小屋。加班回来后的母亲发现杨晨屋里亮着灯,就轻轻推开了房门:昏暗的灯光下小杨晨正在一针一线地缝着已经“张开嘴”的球鞋。冻得通红的小手缝得居然是那样熟练,神情是那样的专注…… "中国杨" 1998年7月,杨晨以131万马克的转会费由北京国安队正式转至德国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无论是1999年保级战上那脚洞穿凯泽斯劳滕队大门的漂亮抽射,还是今年保级战中的神采飞扬,杨晨留给球迷的记忆似乎永远是那么成功、那么乐观。“独处异乡困难多多。但训练中的劳累,生活中的不便,这些杨晨都可以挺过去,惟独在东西方人心底的那份隔膜才是让他感到最苦的。”老杨在介绍儿子在德国的生活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艰难地适应了德甲的高强度训练与比赛节奏后,一种想要为中国足球、也为自己争气的愿望充塞着杨晨的大脑,于是,每天结束训练后的时间,杨晨更多的是在钻研足球,“反刍”一天的收获。不久,杨晨通过自身的拼搏终于成为球队的主力,在球场上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中国足球的尊严。 加盟法兰克福队后,杨晨凭借自己在队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当地球迷的爱戴。“中国杨”的身价迅速飙升,“中国杨”也在逐渐成为法兰克福的流行语。(老回)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