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棋牌世界 > 围棋世界 > 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 > 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新闻

中国棋手最不缺集体感 压力过大技术变形是败因

来源:搜狐体育
2010年11月27日13:35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第16届亚运会围棋项目结束了全部比赛。韩国队在男子团体决赛、女子团体决赛双杀中国队,加上之前获得的混双金牌,韩国包揽了三枚金牌。围棋首次进亚运,韩国成为最大赢家。中韩实力接近,总归要有一方输一方赢,但男团两次1-4的输棋方式令棋迷难以接受。赛后,有人认为中国棋手集体荣誉感不如韩国棋手,我倒觉得正是因为集体荣誉感太强了,导致压力过大技术变形才输掉了金牌。马晓春:意外男女队双双落败>>

    围棋如同爱情。有名言说“痛苦中最个人最本真最强烈的,是爱情的痛苦”。而竞技体育中,我觉得最个人的就是围棋。团队项目就不说了,个人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的单打,除了训练中的指导之外,教练临场的点拨常常发挥奇效。可围棋呢?平时的训练,对于顶尖棋手而言,教练除了在时间安排、陪练安排上能给予帮助外,在技术上其实帮不上什么忙。在比赛过程中更不可能去提醒、点拨。同为棋类,国际象棋大师们都有自己的教练组,每逢大赛会做各种分析、准备,而围棋连这样的团队都没必要,纯粹是个人之间的争斗。

    所以,在围棋的历史上,团体赛只是近年才有的。上世纪开始的擂台赛,严格来讲也不算团体赛,因为他不像现在的围甲联赛、亚运会团体赛,不是团队棋手同时比赛。真正的团体赛恐怕始于中国的全运会围棋赛以及全国围棋团体赛,直至现在的围甲联赛。所以,从当年提升了围棋地位的中日擂台赛,到如今成为大部分棋手安身立命的围甲联赛,中国棋手是最重视集体,最了解集体的重要性的。

    当年的中日擂台赛,棋界上下一心,尽一切可能为上场棋手创造条件;而今的世界大赛,尤其是农心杯,作为围棋记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中国棋手在教练或领队或元老的带领下,聚集在研究室关注、讨论棋局。2008年世界智运会,中国早早备战,赴郊区封闭集训。本届亚运会,选拔工作严格进行,从选拔到训练备战,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教练组给参赛队员安排了大量的模拟训练。就棋手而言,常昊、古力等对于智运会的失利耿耿于怀了很久。至今难忘的是,输掉决赛后,华学明、邵炜刚与谢赫等队员在对局室相对无言,那场景,见者心痛。颁奖仪式上,马晓春、常昊、孔杰等神情严肃,眼里有悔,有恨,也有火。亚运会确定有围棋项目后,常昊、古力、孔杰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的最大心愿是参加亚运会,听国歌在围棋赛场奏起。在围棋赛场奏国歌升国旗,这是围棋人最大的心愿!

    几十年来,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过于紧张,导致技术变形发挥失常的比比皆是,看来围棋国手们也未能避免。我觉得智运会和亚运会三次1-4,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压力过大导致技术失常。古力是何等豪迈的汉子,在“围棋史四千年第一战”中他都毫不胆怯,2-0拿下狂傲的李世石,在亚运会上居然自言紧张,有记者看见他走出赛场时汗流浃背。决赛失利后,华学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从棋的内容看,有时候下得稍稍过分一点,效果则是适得其反”,这就明显表明,棋手们在强烈的取胜欲望下,技术变形。

    中国的围甲联赛早于韩国联赛,也比韩国联赛更职业,围甲的每支队集体感都很强。而国际赛场上,他们更是把集体荣誉看得比个人荣誉重要得多,古力不是在2007年春兰杯夺冠时说过“愿拿此杯换农心杯”吗?中国棋手不是缺少集体感,而是太重集体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前,围棋赛大多是单打独斗,现在终于成为大型运动会的集体项目,棋手们也像中国体育的大多数项目那样,国家、集体荣誉感把体育精神挤压得没有了空间,这是中国体育观念的悲哀。

(责任编辑:杨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