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其他

城市蝶变为亚运更为民生 市民提前享受亚运红利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1月04日11:39

  美丽就是生产力。

  一座城市的美丽更是生产力。

  记忆中又黑又臭的东濠涌、石井河,如今柳绿岸美、水清鱼跃;走在大街小巷,举目四望,楼台参差,面貌一新……不知不觉中,广州人已开始享受“亚运红利”。

  在政府的文件和报告里,这是一项被称为“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工程,老百姓则更喜欢称之为“扮靓工程”。而广州“扮靓”的底气,来源于历时12年的“大变”完美收官。

  起

  城建破题补发展“短板”

  

  广州的“大变”绝不仅仅浮现于城市面貌,更嵌入深层次的城市管理、政府服务和市民行为的内在机理。

  当年广州之所以显得“乱糟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上个世纪在城市建设上的两次“迷失”。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提出“学福州”,采用“见缝插针,简化手续,小面积出让土地”的办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开始学香港的高密度、高容积率。前者不仅导致老城区大量没有章法的建筑成片出现,还严重破坏了旧城的历史风貌。后者则导致缺乏规划的城中村、集资房大量出现。

  在发展危机感的自醒中,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推出《广州城市总体战略规划(2000—2010)》,确定了“北优、南拓、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和“山、城、田、海”的“山水城市”生态格局。

  自此,广州空间布局得以合理重构,产业龙骨得以在老城四周舒展。其间,广州经济总量连续六年实现“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千亿元台阶”。

  广州“城变”系统工程由此破题。

  广州人终于在城市建设上找到感觉,找回自信。

  承

  “迎亚”与“大变”紧密结合

  广州“城变”系统工程,从“小变”、“中变”到“大变”,既保持着政策延续性和连贯性,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细化。

  2010年,广州亚运筹办陆续到位的过程中,也逐项兑现了“大变”的承诺。以水、空气、交通和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还包括建筑立面整饰、园林绿化美化、道路升级改造等910项大小工程给广州“上妆”;清拆违章建筑、“拆墙透绿”、改造小区道路……1512个老城区社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

  站在广州新电视塔上,从600米高空俯瞰“新广州”:即将举行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海心沙广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建筑已成为广州最令人心醉的新景观。新与旧、古老与现代、时尚与传统,就是如此和谐地共处在广州的新名片———珠江新城。

  转

  城市蝶变以民生为重

  规模庞大的迎亚运工程在短时间内密集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扰民,对此广州并未回避。

  时任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现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曾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广州连续大修主干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公众出行,公开向市民道歉。两个多月后,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同样针对施工扰民问题向市民公开致歉。

  这样的道歉在国内尚不多见,它们折射出的是政府部门对民意的尊重和对民生的重视。

  随着城市面貌的改变,广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也逐步走出“重物轻人”的传统思路,进而转向以人为本、见物见人、注重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轨道。

  “民生为重”的理念在广州历届领导班子中均有体现。2010年7月,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再次强调,从根本上说,搞好城市环境,是为了给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要以亚运为契机提高市民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今年6月,刚刚履新的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也向市民作出承诺,将努力让全市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合

  江山如画内外兼修

  “今夜无人睡眠,愿广州塔的灯光照亮广州未来的道路。”在广州塔亮灯仪式上,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如此深情地致辞。话毕,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长万庆良合力按动开关,广州塔由底到顶迅速亮起!

  对于广州人来说,汪洋书记所倡导的“新生活”,不是仅仅“定格”在亚运期间,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美好愿景,是一幅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现代“清明上河图”。可以说,亚运会就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起锚点,广州就是创造“新生活”的扬帆处。

  短评

  广州在变广州未变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造就了广州经济的繁荣;一座座破旧楼房得以修复,改变了老城区的面貌;一条条铁轨在地下延伸,加强了广州公共交通的运力……在这“十年一大变”当中,广州无时无刻不在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城市面貌的发展、变迁,最终大致会走向两个方向———要么变成“千城一面”,要么新旧融汇成为一个真正宜居而具有个性的大都市。在“十年一大变”中,广州选择了后者。

  从城市面貌来说,广州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广州;从人文感情上说,广州一直都是广州。

  作为广州市政府实行旧城改造新模式的试点,恩宁路的改造曾经一度让“老广”担心经历改造后会否让此处的骑楼文化不复存在。但是事实证明了,恩宁路的改造不但保护了骑楼建筑以及“八和会馆”等广州市民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建筑,同时还将原本的危破房粉刷一新改造成了独具广式骑楼风格的楼房,连绵的骑楼让“广州味”更加浓了。

  在经历大变的过程中沉淀成了一种广州特有的“城市韵味”。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过迟疑,有过纠结,但是一路走来,广州仍然在自成一格的模式中变迁。她打扮得更加漂亮、更加时尚了,但内在仍然是“老广”所一直熟知的广州。

  广式风格没变,广府文化没变,浓浓的人情味没变。

  亚运盛会令广州城市建设上了一个台阶,也令广州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无论城市面貌如何日新月异,愿务实和进取的城市精神始终在我们左右。

  亮点

  新中轴新地标

  建了5年的广州塔,已完成内部装修,亚运会前,这座全球已建成塔中的“第一高”,将成为游客的乐园。

  珠江对岸,少年宫、歌剧院、省博物馆新馆、图书馆都是市民的好去处。

  看了建筑,再用脚步丈量珠江新城核心区地面绵延两公里的市民绿化广场群,中央广场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地上世界是城市绿化广场群,从北至南,分别是市民广场、景观公园、双塔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和海心沙公园,总面积58万平方米,相当于8—10个人民公园。整个广场群灵活运用了音乐喷泉、文化长廊、庆典广场等多种元素,人们可以从黄埔大道一直踱步到珠江边。

  

  “夜广州”璀璨夺目

  新的广州夜景光亮工程覆盖了珠江前航道从白鹅潭至琶洲大桥、跨越12座桥梁,约46公里岸线上的1600余幢建筑物;覆盖了新中轴线从火车东站至新电视塔,约4.6公里上的近百栋高层建筑。同时,为了保证全市夜景照明富有层次感,还安排了珠江两岸二、三线主要建筑物、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物以及全市两百多座2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夜景照明工程,覆盖范围约为200平方公里。

  入夜,珠江沿岸的夜景明亮了起来,新中轴线地区的光亮工程、花园酒店周边地区的光亮工程、全城20层以上建筑的光亮工程,让夜广州也变得如白昼一样璀璨夺目。

  

  主干道升级“增寿”十年

  广州对全市81条主干道进行了升级改造,仅市建委负责的26条主干道升级,就达到全长166公里,共投资26亿元,这些大中修后的主干道预计可使用10年左右。

  市区内绝大多数观众可使用地铁和公交在45分钟内到达亚运比赛场馆,亚运城与各赛区都有便捷的道路联系,能确保运动员、官员、技术人员、媒体人员等使用专用交通工具40分钟内从亚运城到达主要比赛场馆。广州人将和亚运来宾一起,不断加深对“畅通”的体会。

  专题撰文:曾雅

(责任编辑:关洋)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