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其他

广州亚运会筹备纪实 办体育盛会搭东方文化舞台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2010年11月03日07:45

  新华社记者 贾文军 凌广志 周伟

  追梦十七载,筑梦六年间。

  万千准备只为了兑现庄严的申办承诺——以组织奥运会的标准承办一届出色的亚运会。

  九天之后,广州的亚运之梦将从珠江的“海心沙岛”启航,全亚洲将共同见证广州梦想成真的时刻!

  2300多个日夜的筹备历程,不仅在亚运历史上矗立起一座新的丰碑,也给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留下一笔崭新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追逐梦想

  一诺千金

  从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时表达承办意愿,到2004年终于获得亚运会主办权,为了一圆亚运之梦,广州整整追逐了17年。

  申亚成功也意味着兑现承诺的开始。“一诺千金”,经过6年多的扎实工作,在距广州亚运会开幕还有一步之遥的日子,当年广州申亚陈述报告中描绘的蓝图正在一一变成现实:

  ——比赛项目设置。在充分考虑到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广州亚运会确定设置42个大项476个小项,已跨越“设置32至34个比赛项目”的最初承诺。一个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会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比赛场馆建设。广州亚运会场馆设计无不渗透着岭南文化的精髓,闪耀着设计者的智慧与灵感。从双螺旋DNA造型的游泳跳水馆,到形似火焰及自行车头盔的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再到内地唯一能够举办境外马匹参赛赛事的广州马术比赛场,这些均已兑现申办时“所有场馆的配套设施将参照北京奥运会的标准”之承诺。

  ——志愿者队伍。据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116万人,相当于广州每8个人里就有1个是志愿者。

  ——餐饮。亚运会运动员村主餐厅所需食品原材料实行从农田到餐厅,点对点、门对门全程无缝监控。菜式充分兼顾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运动员的需求。

  ——交通。广州地铁已覆盖80%的亚运会比赛场馆,82%的比赛场馆有高速和快速路连接。目前广州至亚洲的航线有70条,来往大部分亚洲国家实现了每日一班的便捷交通。

  ——媒体服务。亚运城内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主新闻中心,所有亚运竞赛场馆也都设有场馆新闻中心。

  ……

  直面挑战

  迎难而上

  六年间,广州因亚运而巨变!天更蓝,水更绿,地铁延伸到家门口,老房子变成了新住宅……

  谁曾想到,就在广州申亚成功的2004年,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到国家三级标准。

  打一场空气质量的保卫战!广州从当年起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治理空气环境和水环境行动。到2009年,广州空气质量连续5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亚组委环境空气质量保障部部长、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说:“"绿色亚运"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必须不打折扣地完成。”

  一个月之前,住在冲口市场附近的王老伯惊喜地发现,一年多的治理让大冲口涌水质回到30年前。亚运会前,广州投入486亿元,全面推进污水环境综合整治。如今的广州,又重新焕发出“岭南水城”的神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亚组委副主席杨树安曾用“艰苦卓绝”来形容广州亚运竞赛筹备工作。广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数是北京奥运会的1.5倍,使用的比赛场馆是北京奥运会的1.3倍。

  广州是亚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组委会全部获得市场开发权的举办城市,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市场开发并非一帆风顺。从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一些本已谈妥了赞助意向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但亚组委紧紧抓住“落实赞助商权益回报”的核心,在广州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吸引的赞助商已达53家,赞助金额超过30亿元。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远超历届,创亚运会之最。

  正如参加了申亚陈述报告的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所说,广州看似没有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在和自己竞争,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够举办一次成功的亚运会。

  超越承诺

  开启未来

  广州不仅仅一一兑现了承诺,更有令人惊喜的超越和突破。打破传统的开幕式举办模式,突出广州“水文化”的特色,在珠江上搞开、闭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一个雄奇大胆的设想,是广州在履行办一届出色的亚运会中给自己提出的一道高难度课题。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技术难度、地质构造、艺术表现难度、保密问题、安保问题……在艰苦的论证过程后,海心沙,这个位于珠江江心的小岛,成为这个宏伟艺术构想的落脚点。

  10月20日,组委会首次举行了亚运会开幕式向部分社会公众开放的彩排。听到观众的热烈掌声,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终于放下心头一块石头。

  “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这个理念始终贯穿于亚运筹备工作之中。

  “亚运会上运动员打破多少世界纪录,这不是广州最关心的事。我更关心的是通过筹办亚运,广州的城市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交通环境、空气环境、人居环境改善了多少,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这样评述办好亚运会的意义。

  广州亚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其布局与广州市的长期发展规划相契合,在空间上呈多中心、多功能结构,辐射了广州12个区(县)。亚运会后,这些场馆都将为当地百姓所用。

  “亚运城”堪称亚运史上的一个创举,七大功能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亚运村——运动员村,还包括媒体村及亚运公园等,赛后这里通过简单调整即可转换为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示范居住小区。同时,亚运城还将是“广州新城”的启动区,是广州城市“南拓”战略的新引擎。

  “以前,我一直觉得,亚运会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没想到亚运会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的生活。”家住天河六运小区的居民张喜娥看到自家社区经过“穿衣戴帽”,变身“欧洲小镇”,房产升值,环境改善,喜不自禁。

  “说实话,当初围蔽施工时,我们商户也曾经抱怨过。可等到工程完工,大家都是眼前一亮。环境变好,我们的生意也更好了。”来自浙江、在中山八路做生意的巫德明目睹了身边的变迁,早已没有当初的怨气。

  办体育盛会,搭东方文化舞台。

  广州市文化广播与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介绍,广州专门从国内外300多台剧目中选定了38台剧目参加本届亚运会、亚残运会文艺演出。

  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将以此为平台,超越政治、文化、种族、信仰和地理的界限,交流感情,增进了解……

  建城2200多年的广州,已张开热情的怀抱,用她最美的风姿拥抱世界!
(责任编辑:关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