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其他

张广宁:办亚运归根到底是为了生活更美好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0月25日14:52

  “亚运会上运动员打破多少世界纪录,这倒不是广州最关心的事。办亚运归根结底,是为了市民生活更美好!”近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同志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广州市筹办亚运会以及推进城市环境面貌“大变”的历程。

  从“四大综合整治”到亚运城建设,张广宁回顾了几年来广州市“办好亚运促大变”的点点滴滴,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治堵到治水,张广宁开诚布公,深入剖析了城市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阐述解决之道。用张广宁书记的话来说,亚运后,广州市各级各部门还要“从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做起”,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再上一个新台阶!

  ◎精彩语录

  谈城市面貌综合整治———

  基于这些考虑,在筹办亚运的过程中,我们就提出了“四个环境”的综合整治,一个是水环境,一个是空气环境,一个是人居环境,还有一个是交通环境,作为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重要内容,确保达到汪洋书记关于广州城市环境要“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以全面实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

  

  谈节俭办亚运———

  多哈举办的是“一个亚运”,这次广州举办的是“两个亚运”,就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在历届亚运会上,广州亚运会的新建场馆是最少的。这也是节俭办亚运的根本之一。

  

  谈亚运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程度“无与伦比”。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肯定不能跟北京奥运会比,但按照汪洋书记的要求,亚运会的开幕式也要有所创新。汪洋书记提出能不能打破传统的举办模式,能不能尝试在体育场外进行,能不能充分利用广州“水”的优势,在“水”上做文章,最好是在珠江上来举行。当时我想,汪洋书记这个创意好啊,很符合广州的特点。

  

  谈“后亚运”时代———

  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改善整个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绿化美化生态化水平,让市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城市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加快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构建“和睦相处、邻里相帮、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平安和谐生态社区。三是进一步完善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其他商品住房为构成的具有广州特色的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四是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市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使之更加贴近群众,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居民文体活动的需求。

  ○城市面貌综合整治

  “‘大变’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现在看,通过实践汪洋同志提出的“五个更”要求,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大变”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

  南方日报:2003年,广州正式提出申亚,2004年申亚成功以来,广州的很多工作都围绕着亚运会的筹办进行,特别是城市建设、市容环境整治工程铺得很开。在这个过程中,您任市长期间,市政府方面是怎么考量的?

  张广宁:亚运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向亚洲、向世界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契机。广州市委、市政府希望借助亚运会这样的难得契机,来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快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进一步加快提升城市的品质形象,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市民群众生活更美好,让城市的未来更美好。至于亚运会上运动员打破多少世界纪录,这倒不是广州最关心的事。

  基于这些考虑,在筹办亚运的过程中,我们就提出了“四个环境”的综合整治,一个是水环境,一个是空气环境,一个是人居环境,还有一个是交通环境,作为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重要内容,确保达到汪洋书记关于广州城市环境要“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以全面实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应该说,围绕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开展的这四大综合整治工程,是经过系统考虑的,并不都是亚运工程,办不办亚运都要做,也一直在做,只是借助办亚运的机会扩大了规模、加快了步伐、提升了水平。

  现在看,通过实践汪洋同志提出的“五个更”要求,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大变”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

  ○节俭办亚运

  “广州新建场馆历届最少”

  有专家估算过,在一段相对的时空界限内,2010年亚运会将为广州城市经济带来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南方日报:2006年时,您曾表示广州办亚运不可能像多哈那样,而是要花少钱办出一届高水平的亚运会。但是现在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广州在亚运会筹备上投入的资金规模相当庞大。您认为广州节俭办亚运的承诺能否兑现?

  张广宁:2006年,我确实说过,我们不可能也不允许像多哈那样花钱,我们的目标是尽量花少钱办出高水平的亚运会。

  根据市政府部门最新核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预算投入总共为136亿元。通过亚运市场开发和上级有关资金补助,这次我们办亚运会亚残运会将可以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盈余。据了解,多哈亚运会投入了28亿美元,仅开幕式就花了2.8亿美元。广州亚运会的投入,根据最新的计算,亚运会包括亚残运会的运行资金按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亿元)进行控制和使用;亚运场馆建设、场馆维护资金预算为63亿元人民币,远远少于多哈亚运会。而且,多哈举办的是“一个亚运”,这次广州举办的是“两个亚运”,就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在历届亚运会上,广州亚运会的新建场馆是最少的。这也是节俭办亚运的根本之一。

  媒体报道说,有的人认为广州投入亚运的金额特别大,对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的市财政局长已经作了说明。我们不能把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都算在亚运会投入上。前面说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只是借助了亚运会这个良好契机,进一步加快了速度、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标准。有报道说,这次借助亚运的机遇,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至10年。也就是说,广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还有一笔账我们也可以算一算,就是举办亚运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专家估算过,在一段相对的时空界限内,2010年亚运会将为广州城市经济带来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南方日报:广州为迎接亚运会,各项工程建设量较大、较集中,相应地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我们知道广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七百亿元左右,如果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整治的钱都靠财政投入,肯定不够,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张广宁:你说得对。广州市财政的财力摆在那里,单靠政府的力量和财政的钱,城市建设的步子会迈得很小、很慢。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广州城市建设一直欠账的原因。

  钱从哪里来?我们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危中求进,利用当时国家金融政策比较宽松,积极鼓励地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会,果断进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2008年12月11日成立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投融资平台,并由城投集团通过市场融资,加大城建投入,高强度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和运作。以“广州塔”为例,这个项目投资超过27亿元,政府只借资4000万元给新电视塔公司作为启动资金,其余资金由企业融资解决,遵循基建程序和市场规则去优选最好的设计方案、最有实力的施工管理队伍,并按政府制定的目标去建设。现在,一个世界上最先进,集电视发射、旅游观光、科技展示、文化娱乐、气象研究、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形象秀美的“广州塔”已经建成并投入良好运作。广州市民有了一个可以欣赏自己城市美景的最高点。10月6日下午我去“广州塔”看了一下,听说国庆节开放运营以来,每天接待游客都是上万人,最多的一天有1.3万人。经营状况开局很好。

  ○亚运开幕式

  “只有广州才能搞这样的开幕式”

  反复思考的结果,我们逐渐找到了“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这样一个理念。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这次亚运会的场馆布局不是太集中,很多个区(县级市)都有布点。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张广宁:关于广州亚运场馆的布局,这是亚运史上的一个创新,也是本届亚运会一个亮点。刚开始,我们考虑亚运场馆建设要相对集中。后来经过调研、比较,从广州城市的长远发展出发,从便于场馆赛后利用出发,从便于市民共享亚运遗产出发,我们坚持把亚运场馆建设与城市发展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发展思路,在亚运场馆建设上也实行多中心布局、多功能建设,做到每个区、县级市都至少有一个亚运比赛场馆。

  广州亚运城的规划建设也是本届亚运会的一个创新、一个亮点。按照亚奥理事会的要求,亚运城与各比赛场馆的距离不能超过45分钟的车程。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原来想把亚运城建在广州奥体中心旁边的广氮地块上。后来,我们认为不能就亚运办亚运,还是要着眼于广州的长远发展布局,把亚运城的建设与广州“南拓”战略实施结合起来。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努力说服亚奥理事会官员,及时调整亚运城规划布点,将亚运城建设转向现在的番禺区南村,纳入规划中的广州新城范围,把亚运城规划建设成为一个集体育、文化、会展、旅游、商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为将来启动规划居住100万人口的广州新城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亚运会很快就要举行。每次这种大的体育盛会,大家都会对开幕式有一种特别的期待。广州市的开幕式将在珠江和海心沙岛上举行,开创了在体育场馆外露天举办亚运会开幕式的先河。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形式?届时将会展现什么样的效果?

  张广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程度“无与伦比”。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肯定不能跟北京奥运会比,但按照汪洋书记的要求,亚运会的开幕式也要有所创新。汪洋书记提出能不能打破传统的举办模式,能不能尝试在体育场外进行,能不能充分利用广州“水”的优势,在“水”上做文章,最好是在珠江上来举行。当时我想,汪洋书记这个创意好啊,很符合广州的特点。广州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以水为荣。1300多条河涌密布广州,仅中心城区就有河涌121条,珠江穿城而过,是广州的母亲河,也是广州的城市符号。要打造一个凸显广州特色、展示广州风采的亚运,没有比在珠江上举办开幕式更为合适的了。按照汪洋书记的创意理念,我们摊开广州地图选点,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海心沙。后来,我也听说,亚运会的总导演陈维亚接到委任书的时候,正好在珠江游船上,他当时也动了这个念头,想把开幕式搬到珠江上,搬到岛上。

  亚运会的开幕式创意有了,实施地点也选好了,具体怎么去充实、丰富,直至实现这个创意,就颇费心思了。我们都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一个卷轴上展开的,很有中华文化特色。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既要承载中华文化精神,也要有强烈的广州印记。要让人看过之后,觉得这只能是在广州,只有广州才能搞这样的开幕式。反复思考的结果,我们逐渐找到了“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这样一个理念。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岛举办,在“亚运之舟”上激情演绎“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理念,届时所展现的效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后亚运”时代

  “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台政策的依据,从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做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南方日报:在“后亚运”时代,广州的发展思路将有什么变化?

  张广宁:后亚运时期,广州在城市空间发展上,还是要坚持“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战略,这个不能轻意改变。

  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主要是着眼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目标,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

  在城市产业功能区域布局上,将坚持科学规划、分类设计、集聚发展。为了加快这些产业功能区域发展,市里正在考虑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赋予市一级的权限,专门负责推进白云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琶洲现代会展服务区等建设,使之尽快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带动力。

  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上,主要是做好“优化”这篇文章,实行简政强区、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做大做强区(县级市)一级经济。

  南方日报:亚运后广州市民将从哪些方面得益?

  张广宁:进入“后亚运”时代,广州又将站在一个历史新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市民对广州城市的自豪感、归宿感。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台政策的依据,从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做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改善整个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绿化美化生态化水平,让市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城市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加快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构建“和睦相处、邻里相帮、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平安和谐生态社区。三是进一步完善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其他商品住房为构成的具有广州特色的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四是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市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使之更加贴近群众,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居民文体活动的需求。

  我相信,在“后亚运”时代,具体来说就是在“十二五”规划时期,广州把这五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肯定又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曾妮南方都市报记者秦鸿雁

  

(责任编辑:龙火)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