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拼尽全力,但中国队最终还是只能和保加利亚0比0言和。这是朱家军组建以来五战欧洲球队第一场没有失球的比赛,同时也是连续第五场没有进球的比赛。
国际足联将中保之战划归为国际B级比赛准确无误。当扬科维奇一跃成为保加利亚队场上的“齐达内”时,来访的这支东欧球队的整体实力也就可见一斑。尽管保加利亚人格外投入,但有限的能力实在难以给中国队的球门带来更大的威胁,而中国队的烦恼同样如此,攻势如潮却难掩隔靴搔痒,仿佛这不是中国队对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这更像是中国队对另一支“中国队”的比赛,类似“以子之矛,刺子之盾”。
你不能说中国队踢得如何保守,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比赛时间里,中国队坚定选择了进攻战术,最后20分钟甚至形成了狂攻、围攻对方球门的势态,但看一下技术统计就可以发现中国队的问题出在哪里——全场比赛,中国队线路清晰的射门一共有16次,其中14次是禁区外的远射;仅有的两次禁区内的头球射门还缘自于一次角球和一次定位球,重要的还有,这两次近距离的射门还发生在比赛规定时间的最后五分钟——当时,劳师远征的保加利亚人的体能出现了严重的透支。
如果运气更好一些的话,孙祥的直接任意球和王亮的禁区外突施冷箭也许可以修成正果,但好运显然是可遇不可求的玩意;中国队倘若不能在阵地进攻中,通过有组织、有套路的配合突破对手的防线继而形成门前攻门的机会,那么,远离进球的一份烦恼将永远伴随,挥之难去。
中保之战,中国队在阵地进攻中几乎没有能够形成一次禁区内的射门。王亮在右边路有过多次的传中,但他毕竟不是贝克汉姆,传中球的落点像萤火虫飞行的线路一样毫无规则,至于中路的渗透进攻,坦白讲,那对于球员的个人能力与集体的配合意识要求更高,以目前的中国队很难在这一环节上有质的飞跃。
中国队阵地进攻不力最主要的根源在于缺少变化——线路上、节奏上以及方式方法上的。比如,两名后腰绝少突然插上参与整体进攻,至于后卫的助攻更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形直接造成的结果是:中国队的进攻组织看似一板一眼,却也简单机械;试想,如果连场外的观众都知道中国队进攻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场上的对手岂不是更能提前洞察、提前选位,从而轻松化解吗?
朱广沪的苦恼在于:也许他明知道中国队的进攻需要后腰乃至后卫的有力增援,却同时担心一旦投入前场的兵力过多,后防势必将出现空虚,对手的快速反击随时可能给本方球门致命一击,反而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既然不愿也不能以牺牲防守为代价加强进攻,中国队只能首先确保“攻守平衡”,可惜,这种“攻守平衡”更多地体现在攻守人员数量的“平衡”上——五人主要负责进攻,另外五人则全权负责防守。这就是朱家军目前所遭遇到的瓶颈,进攻和防守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得兼。
陈涛代替不了郑智,董方卓也代替不了郝海东,而依现时情况,中国队真的很需要郑智和郝海东那样的球员——在局部利用个人突出的能力形成突破,以便以点带面帮助球队赢得更具突然性和直接性的攻击机会。遗憾的是,朱广沪只能等待郑智的复出和新郝海东的诞生。
朱广沪在积极地思考,中国队也在积极地奔跑,只是奔跑在瓶颈里。0比0的比分让朱家军为自己的2005年画上了一个喜忧参半的句号,应当说朱广沪在自己上任的第一年里做得不错,至少中国队在整体防守以及整体队形的保持上取得了可观的进步,这确保了不论对手如何强大中国队也不再会轻易地被彻底击垮;至于进攻质量的提升以期进球的频繁出现,中国队不得不面对一个从零开始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