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奥体中心西南隅的十运会新闻中心,外型好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古船,总建筑面积达到8800平方米,是历届全运会中设施最先进、完备的“记者之家”。
它不仅拥有一流的环境和设施,更提供了超一流的人性化服务。“服务记者,善待记者”是十运会新闻中心的服务理念,每一位到过这里的记者无不切身体会到这样的理念所服务的真实感受。
硬件设施比雅典奥运会更胜一筹
十运会新闻中心的设施甚至比雅典奥运会更胜一筹,这不仅是中国记者的一家之言,还得到了德国国家电视台记者乔那森和汉娜的认同。
“这里的设施实在是太棒了,我感觉十年之内都不会落伍。”乔那森说。
“我去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里新闻中心的设施很先进;十运会新闻中心,建设得如此完美、华丽,有点令人不可思议。”汉娜说。
新闻中心内设记者接待大厅、新闻发布大厅、记者工作间、媒体租用工作间;此外,在三楼还有专门的商业服务区,设有邮政、电信、彩扩、复印、医疗、餐饮、照像器材服务、纪念品销售等多种服务设施。其中,一楼的新闻发布大厅总面积接近千平方米,音响、灯光和多媒体演示系统齐全,全厅无线覆盖,可同时容纳近六百名记者。
在新闻中心的一楼和二楼,分别设有总面积达400平方米的记者工作室,工作室内专门配备了130台液晶显示屏电脑、147部电话,同时配有有线宽带接口和无线覆盖,记者可以方便撰稿、发稿。据悉,所有工作室可以同时容纳500名记者一起工作
“条件太棒了,再写不出好稿子就实在对不起人了。”一位来自福建日报的记者说。看到规模庞大、设施先进的新闻中心,很多老记者都感觉眼前一亮,人民日报一位前段时间前往芬兰赫尔辛基采访过田径世界锦标赛的记者说“论排场和规模,国内的新闻中心更出色。这里有电脑、电话、有线宽带接口和无线覆盖,国外也没有这么好的配套设施啊!”
在十运会召开前夕,来自香港的三位新闻记者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十运会新闻中心,看过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室及三楼商业服务区内提供的硬件设施和人性化服务后,他们称赞不已。在新闻中心二楼的电视厅,香港记者看到了由26台30寸彩色液晶电视机组成的超大规模电视墙,这里可以观看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十运会分赛场现场比赛的实况。采访过九运会和其他许多大型运动会的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新闻主任黄志文说:“十运会新闻中心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特别是三楼的商业服务区为记者们提供的服务非常贴心,会让记者有一种家的感觉。”
在新闻工作室记者突然注意到一位黄发碧眼的外国女记者,经过打听才得知她是德国国家电视台的资深体育记者MARTINA GALLY女士。在她发稿的间歇,记者通过翻译与她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她表示在新闻中心工作感到非常方便,十运会新闻中心的记者工作室是她见过设施最完整、服务最到位的工作室之一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梅罗,也是意大利资深记者,在参观新闻中心时,中心整洁优美的环境、周到细致的服务受到了梅罗主席的充分肯定,他连连点头称赞道:“非常舒适”!
免费送报老记喜
“新闻中心想得真是太周到了,这些报纸能让外地来的记者清晰便捷地了解南京,了解十运会。”日本新日中传媒的记者丁舒晟拿着报纸开心地说。
看报纸是《北京青年报》来宁采访十运会的记者郭婷婷每天的必修课。因为一大早赶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她没来得及在住地酒店看报纸,没想到在这儿能看上免费的报纸,而且种类还这么齐全,真感到一种惊喜。
南京本地的记者也在新闻中心欣喜地找到了自己报社当天的报纸,纷纷趁着新闻发布会前的空隙赶紧瞅上一眼。看到自己发表的十运会报道,老记们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记者从志愿者的口中得知,为了方便记者,组委会从10月9日到10月23日十运会闭幕结束,新闻中心开展了免费赠阅报纸活动,包括《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十运快报》、《金陵晚报》等南京地区的主要报纸,每种报纸每天各400份。每天清晨,这些报纸有专人专车送到新闻中心一楼大厅,再由他们分发到记者工作室、记者接待大厅、媒体租用工作室等处,供记者取阅。
“贴身”服务受人赞
“真方便,我就是要找这条信息”一位陕西记者来到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室,在IBC网站“公共信号制作信息”中顺利检索到了10月19日现代五项半决赛相关信息后,高兴地说。连日来,像这位陕西记者一样,来新闻中心寻求帮助的媒体朋友还有很多,在新闻工作人员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一个个难题都得以顺利的解决。
《解放军报》一位记者来采访十运会,因为笔记本电脑比较陈旧,只能用电话线上网,请新闻中心帮助解决,新闻中心技术组的组长丁兆昌二话不说,马上找电信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商量,专门装一个电话。并多次打电话把这位记者找来,请他用他自己的电脑进行操作,终于顺利解决了点对点发稿的技术问题,记者对中心提供的“贴身”服务是赞誉不已。
而来自浙江在线的记者李敏经过这几天切身体会后表示:“有些媒体派来的人手不够,有些比赛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现在新闻中心有电视直播室,只要坐在直播室里,就能看各个赛场的比分,可以及时了解情况,对我们网络媒体来说更加便利,新闻中心真的能让异乡来客得到最大的方便。”
来自《苏州日报》的记者陶冠群说“新闻中心想的真周到,很多事情都从细微处着手,为我们记者着想,方便记者。比如在每台电脑加装了常用的五笔字型、WPS 2005等软件。还把十运会官方网站、十运会信息平台、十运会IBC信息发布系统等十几个相关站点添加在浏览器收藏夹中,用的时候很方便,一点就能把十运会相关的各类权威信息发布网站展现出来,这样短时间内便可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免得再去慢慢搜索。”
“服务记者,善待记者”
李彦是南师大的大三学生,知道十运会要招志愿者,自己主动报名来参加,他表示9月底就来新闻中心,“十一”国庆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工作至少14个小时。“但是再苦再累都值得,在这里我们不仅见到了世面,开阔了眼见,还能为十运会服务,为江苏作贡献,这何乐而不为呢” 李彦开心的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让记者满意,让这里成为记者的家。”
新闻中心主任高同智告诉记者,新闻中心是本着“服务记者,善待记者”的理念做事。为了方便境内外来宁采访十运会的媒体记者,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决定每天组织报纸赠阅活动。为了不让记者在紧要关头手机没有电,专门请中国移动提供了两台多功能手机充电器,免费为手机充电。为了解决记者的就餐问题,新闻中心就指定一家快餐公司提供送餐服务。为了晚上加班加点的记者能更好地工作,这里还免费提供一小袋的饼干做夜宵。
高同智说:“虽然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我们尽可能要考虑到,尽可能使记者在这个地方感觉到方便。如果我们能为记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记者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才能够创造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