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红兵
今年看奥运,我主要是在英国看的;也许我可以谈谈对待奥运问题上,英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不同。
首先是奥运气氛,老实说,在英国几乎感觉不到那种中国式的对竞技体育的狂热,英国人很喜欢运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运动的习惯,而且英国的大众运动设备非常多,也非常好。奥运会开幕前,我就到了英国南部的怀特岛,这是一个英国度假圣地,来此地的大多是英国国内度假客,我住SHANKIN附近的一家海滨宾馆,这是一家小型的只有7个房间的家庭式宾馆,每天晚上,这里的住客就会聚集在宾馆的小酒吧里聊天,打康乐球,看电视,气氛非常家庭化。住客,加上酒吧服务员大卫和他的一只狗,一坐就是一个晚上,很温馨,其中有一对夫妇,已经连续13年来这家宾馆度假,另有两对已经连续5年来这里,他们三家总是在一起活动。
离开奥运会只有几天了,但是,他们的闲聊中没有出现一次奥运的话题,有一次,我故意询问起来,问他们是否关心他们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他们觉得哪些项目可以让他们骄傲?他们说金牌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英国没有必要把金牌数量看得太重,至于体育明星的成绩和世界排名,除了迈克尔知道一点英国网球和足球运动员的排名,其他人都说不出什么,显然他们对此不熟悉。那几天,我也天天和他们一起看电视,BBC新闻大多还是国际国内政治军事报道为主,没有特别的奥运报道,我平日看的泰晤士报上,也没有看到关于英国能夺取多少枚金牌的预测,也没有增加体育版面。可以说,英国国民对奥运会有一颗平常心,他们没有把他们的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取多少金牌看得多么重要。但是,显然,他们都是爱体育的人,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游泳好手,他们每天都去海里游泳,怀特岛的海水还是比较凉的,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吃不消,但是,他们有的七老八十了,还是照样游,身体素质非常好,其中有一对夫妇是登山专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探过险,他们的谈话总是有很多神奇的内容,迈克尔不仅是网球好手,也是航海爱好者,他自己买了一艘帆船,度假期间天天架船出海,他甚至教了我一手,而酒保大卫则告诉我他是当地一个中学生球队的校外教练。英国的确是非常热爱体育的,在剑桥住着的时候,常常看见MILL路的操场上满是人,他们在踢球、骑自行车、跑步等。
相比较起来,我们国家的媒体上,奥运会的气氛就要热烈多了。常常在上网,看中央台对奥运的报道,看我们国家的奥运成绩。我在为我们国家金牌数骄傲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报道中所使用的那些战争语言感到惊讶。“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比赛前唯一一次的实战演练中发挥出色”,“期待了很久的奥运战火终于又一次点燃”,“备战奥运,大家都煞费苦心”,“首战失利,女足将如何面对”,“战绩如何难以预测”,“为了防止其它队偷拍录相研究自己的作战部署,教练甚至让队员们把球衣打乱了号码穿。真可谓兵不厌诈”,在英语世界,这种语言的体育报道是相当少见的。我们把体育军事化了,我们把参加奥运看成是一场“军事出征”,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征服”,我们把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看成是“战争胜利”、“国家长脸”,把丢失金牌当成是“战争失败”、“国家丢脸”,何以如此?根底上是因为我们把体育政治化了,我们觉得奥运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国家间实力的较量,仿佛我们做了体育大国,就是世界大国了。可是,我们的体育水平实在是有水分的,人家是全民体育的盘子大,投入多,竞技体育的盘子小,投入少,我们呢?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金牌是用整个国家的财力,集中67个亿打造出来的竞技体育金牌,比如游泳,我们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但是,我生活在上海,上海1000万人口,可以为大众服务的恒温泳池有几座呢?少得可怜。我们的女子足球曾经拿过世界亚军,可是中国一座城市有几座球场是对普通公众开放的呢(在上海,我们能找到几座)?那些在球场上踢球的人中,有几个是女的呢?67亿,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以让一千万贫困人口得到救助,让全中国失学儿童重归校园,可以给所有贫困县造一座公共体育场……
我不是着方面的专家,如果说奥运会金牌是中国体育的面子,那么,大众体育,就是中国体育的里子,我倒是希望我们能把我们的里子搞搞好。我们只热衷于竞技体育,却冷漠于大众体育,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