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雅典8月29日体育专电 (记者 肖春飞 王子江 杨明) 两个20出头的中国年轻人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希腊神话”:刘翔以震惊世界的12秒91夺得男子110米栏金牌;邢慧娜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重振中国女子长跑的辉煌。
两枚金牌,是中国田径选手在奥运历史上最好的成绩,而且一块出自女子长跑这一传统优势项目,一块出自长期被西方选手垄断的男子短距离项目。可以说,中国田径选手在雅典既捍卫了历史,又突破了历史。
但是,我们切切不能因为“神话”般的两块金牌,就忘记了中国田径的尴尬--此次有52名中国田径选手参加了雅典奥运会会,在各大项目中人数最多,但除了刘翔与邢慧娜的两块金牌外,仅有5人进入了6个项目的前八名:男子20公里竞走,朱红军获得第6名;男子50公里竞走,虞朝鸿获第四名;女子20公里竞走,王丽萍获第8名;女子链球,张文秀获第7名;女子5000米,孙迎杰获第8名;女子10000米,孙迎杰获第6名。相当部分的中国田径运动员,在第一轮预赛或者资格赛上就被淘汰。
田径是“运动之母”,金牌多、影响大,记者采访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时,既为刘翔、邢慧娜深感振奋,也为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深感忧虑--田径项目是奥运会上观众人数最多的项目,如果四年后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没有几个中国选手能够站在家门口的领奖台上,将是何等遗憾!
雅典奥运会上的两枚奥运会金牌,尤其是刘翔的历史性突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田径的信心。雅典奥运会一结束,中国田径就要开始倒计时了--四年时间,可以励精图治,也可能一事无成。
刘翔的成功并非偶然,凝聚了田径界的心血。他是“奥运攻尖计划”和“奥运攀登计划”的最佳“产品”。近两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中心对一些优秀田径选手的集训、出国比赛、教练和运动员的津贴、装备、科研服务、资金等各方面都提供最好的支持,再加上地方的扶持,形成重点项目国家地方合建的局面。
刘翔只有一个,但刘翔的经验却值得研究、推广,例如刘翔背后的科技支撑、例如刘翔通过“走出去”参加频繁的国际大赛而磨砺的超众的比赛能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选手暴露了“不会比赛”的缺点,一些有望进入前八名甚至有望拿牌的名将,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如何改进,刘翔是最好的样板。
中国田径不允许也不甘心北京奥运会上的成绩超不过雅典。这是压力,更是动力。
多年来,中国田径界就有一个梦想,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选手扬眉吐气!
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中国田径界面临着一个艰辛而繁杂的课题:如何从“希腊神话”走向“北京梦想”?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