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高晓雅典报道 25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重竞技体育项目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拳击队,“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们的三个参赛选手都是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了。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这个项目是花了不少钱,挨了一顿揍。但我们这次可以揍别人了。”
而邹市明便是第一个“能揍人”的选手——在25日凌晨进行的男子48公斤四分之一决赛中,他战胜了亚美尼亚拳击手亚历山大·纳尔班迪安,顺利晋级四强。由于拳击比赛没有三四名决赛,因此邹市明已经至少确保一枚铜牌,这也是中国拳击手在奥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他半决赛的对手是古巴的扬·巴特雷米。
成长之路满坎坷
这名来自贵州遵义的小伙子成长之路相当曲折:从武术选手到拳击陪练,再到世界拳击锦标赛的亚军,然后代表中国拳击队出战雅典奥运会。
记者几乎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个小伙子是个拳击手:小小的个子,有点腼腆的表情,说话也很温柔,和想象中那种气势汹汹、雄浑有力的拳击手形象完全不一样。
说起他的成长经历,那只能用奇迹来形容。最开始练武术的他最后却成为了一个拳击手,说起这段经历,邹市明如此说:“这完全是缘分。可能是我与拳击有缘吧,15岁那年,我参加了遵义体校的一个推广拳击项目的活动,后来就被校里的老师看中了。就这样我和拳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身体条件并不好,在1999年入选国家队后,他只能在队中当一名陪练。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处处留心种子拳击手的拳法和技术,自己背地里悄悄苦练。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全国拳击锦标赛的预选赛中,邹市明居然击败了一名种子选手,之后便开始在国内同级别(48公斤级)的比赛中称雄。
“中国功夫”与拳击
“中国功夫”似乎与拳击风牛马不相及,但邹市明却将两者融为一体,创造了自己独到的风格。
在邹市明战胜亚美尼亚选手之后,中国拳击队总教练李青生兴奋异常,在与记者聊天时,不经意地透露了邹市明的“成功秘诀”:“邹市明在很小的时候就练过武术,而现在的本行拳击则是十多岁以后才开始练的。由于他有武术底子做基础,在练习拳击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将两者合二为一,将中国功夫中的“闪展腾挪”技巧巧妙地移植到拳台上,这也使得他很少挨打,这在计点时当然占到了优势。他的这种风格也是比较少见,但这种情况也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在半决赛的结果未出来的时候,一部分人甚至以为气势很猛的亚美尼亚选手获胜了。”
而邹市明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小时候的武术底子确实对拳击项目有所帮助,“说什么‘邹氏打法、风格’可能有点过了,但武术中的闪躲技术确实能够在拳击比赛中发挥作用。原来我刚开始练习拳击时很怕挨打,所以我就先想好了闪躲的方法。不知不觉中,我就用上了以前练过的武术方法。”
“我们什么都想到了”
为了实现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中国拳击队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另外,拳击队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早也是邹市明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之一。在北京集训期间,除了有意识控制体重,队里还有意识地推迟队员们的睡觉时间以及晚饭时间,所以到雅典后,邹市明对当地的生活适应极快。
由于去年获得过世界亚军,所以本届奥运会上,邹市明已成为对手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对此,邹市明表示:“我并不害怕,因为自己在技术上已有了新突破,不怕对手研究。”与此同时,队里关注古巴、俄罗斯等国家主要对手的动向,收集了不少资料,因此赛前邹市明对自己便充满了信心。
在打进半决赛之后,邹市明的心态极为放松,他表示:“拿到铜牌已经算是历史性突破了,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包袱。我的目标当然是夺金,但我会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上去面对它,让比赛变成一场游戏,我才能在台上释放所有的能量,我不会让关心我的人失望的。”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