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和天真爽朗的笑容,站在眼前的黄珊汕如同一个邻家的小妹妹。昨晚,这位18岁的小姑娘在奥运会蹦床比赛中获得了铜牌。这是她自己的第一块,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一块奥运会蹦床比赛奖牌。
练蹦床之前,黄珊汕是福建省体操队的运动员。珊汕小时候特别调皮,喜欢整天在外面跑,只是每次回家后身上总能发现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爸爸妈妈觉得管不住她,便送她去了一家体育托儿所,结果却被慧眼识珠的教练选中,练起了体操。为什么后来又改行练蹦床了呢?用黄珊汕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太笨了,练体操实在没什么前途,就想找个出路。”
蹦床是个极其容易失误的项目。教练卓贤麟说:“胆子小的孩子练不了蹦床,而黄珊汕就是胆子特别大,在网上感觉也好,有天赋。”从事蹦床六年以来,黄珊汕参加了许多国际大赛,但是没有一次失误过。
蹦床又被称为“空中芭蕾”,小小的一张网上,运动员翻转腾移、上下翻飞。看上去优美又惊险,珊汕说,蹦到空中的时候,张开双臂,真的有一种挥着翅膀飞起来的感觉。黄珊汕的优势在于她“蹦”起来的高度和轻盈的动作,在网上宛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在专家眼里,黄珊汕的高度在全世界选手中名列前茅。
18岁的黄珊汕,是第一位进军蹦床世锦赛决赛的中国选手,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蹦床选手。从昨天开始,又成了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选手。比赛结束后,说起2008年的北京,小珊汕笑着一脸期待:“还有4年,回去再好好练,争取能有好成绩。”
特派记者晏秋秋(本报雅典今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