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赛程进入中盘,中国队开局时势如破竹般的夺金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羽毛球等强项上接连出现严重闪失,不但失去了本来夺金的机会,而且在心理和气势上不可能不受影响。
因为实战成绩与自身实力相差悬殊,打成了没法交待的败仗,于是有了要给运动员“减压”的说法。这或许也是一种国情特色。奥运赛场上的明星大腕不独我有,美国、俄罗斯等劲旅之中更是强手如林,就是名次在我之后的队伍中也不乏具有实力的高人,哪个不是奔着金牌而来,怎么就不曾听说人家那里也有“减压”的呼声?
龚睿那险些被张海丽剃了“光头”,马琳在瓦尔德内尔面前一筹莫展,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国名将遇上过气的球星,本以为一道小坎,竟成了跨不过去的深沟险壑。压力仅是决定临场表现的因素之一,并非全部。而且压力也有两重性,不见得压力大了就是坏事。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是人不到没有退路的时候,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我,因而需要有意断绝退路,把自己往绝境上逼,迫使主观上总要努力向前,甚至是挣扎。反之,以些许优势为安,情如拿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以为还有不少家底在握,结果往往会输得更加干净彻底。
只要盛名,不要压力,这是不可能的,万众瞩目的焦点首先是那些曾经辉煌过的选手。传媒在赛前推出的热点预报都是依据以往战绩算定有望夺金的项目,倘若无此,奥运会还有什么魅力!就算自减压力,难道能够指望来自对手的压力也会减轻一些吗?路总要走下去。后面不少项目仍是中国选手可有作为的,一切都应正确对待,周密准备,赛到临头方能从容以对。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