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李丽 徐征 叶伟民)2004年6月9日9时15分。
全人类英雄普罗米修斯盗取的天火,终于在东方古都北京烙下了历史的印记。圣火,首次亲吻着北京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拥抱圣火
跟跑,跟跑……
从起点长安街,到终点颐和园,从上百人,聚集到上千人,等候已久的市民,偶然经过的行人,徒步的,骑车的,潮水般汇集到护卫圣火的行列中。万头攒动,已经分不出谁是火炬手,谁是追随者。
手中的五星红旗和五环旗共同飞舞。人们执著地追逐火炬,仿佛在追逐永恒的理想;人们大声地呐喊,仿佛不如此就无法抒发激荡的心情。
是的,我们等待这一天太久了。中国,从首次参加奥运会开始,就与奥林匹克结下不解情缘。我们不会忘记1993年那个令中国人痛哭失声的夜晚,我们更不会忘记2001年那个令中国人热泪盈眶的夜晚。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亲眼注视圣火的火焰,亲身感受圣火的热力。
热火朝天的老年秧歌队、中华民族园前的太极拳阵,以及上百万自发在街头关注、跟随火炬传递的市民,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传递心声。
下午2时30分,奥林匹克公园施工现场。年龄最大的火炬手、73岁的满族老人那忠,坚持在似火骄阳下等待火炬到来。这里是他的故居,为了奥运场馆建设,两年前他迁离住了几辈子的祖屋。而当他手持奥运火炬奔走在为了奥运放弃的故土上,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只有微笑、平静和憧憬。
“圣火在北京的传递令我震撼。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美丽,而是因为北京人民爆发的激情,那力量空前强大,”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总监麦卡锡说。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在火炬行进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同时,青岛的碧海黄沙上,千帆共舞,万鼓齐喑。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惟一的分会场和合作城市,对奥运火炬的降临,青岛感同身受。全国各地的人民,也感同身受。
圣火传情
这圣火,从遥远走来。带着古希腊的文明之火,带着人类对和平友爱的永恒信念。
圣火,从雅典走来。跨过伯罗奔尼萨原野,跨过历史的沟壑峰峦。
5大洲,34个城市,我们不需要共同的语言才能交流,我们不需要面对面才能相识;我们可以相似,但不必相同,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拥有同样的梦,同样的情感。
建国门外大街,漫天“礼花”飞散。记者梁言停下,轻轻弯腰,手中火炬低下;轮椅上高位截瘫的齐凯利,虔诚地接过圣洁的火焰。在举起火炬之前,在灿烂地微笑之前,齐凯利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
我们不知道,这个美丽的残奥会冠军,这个需要永远和命运抗争的女孩,此时此刻在回忆什么?
憨厚的郭少欢,平静地接过火炬,我们不知道,这个肤色黝黑的民工后代,这个也许今天过后再也无法亲眼目睹圣火的孩子,此时此刻胸中激荡着什么?
在北京传递的148名火炬手中,除了名人、明星,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不是奥运冠军,他们不是申奥官员,他们“卑微,渺小”、但他们最能体现奥运精神。
当他们为生活奔波的时候,他们心底,从来没有遗失过崇高的情感。在争取圣火到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哭过、笑过……
4天前,在远隔重洋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刚刚在车祸中失去一条小腿的普通公司职员,被选为火炬接力手。短短的400米,是他第一次从轮椅上站起来,慢慢挪动假肢走完。路边的市民,伴着泪水,为他欢呼。
圣火,传达这样一种情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奥运会的一分子。无论我们相隔多远,奥林匹克圣火将出现在你身边。
我们在电视上看过圣火,我们在梦中梦见过圣火。如今,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每一个平时没有机会触及奥林匹克的普通人,都可以在这一刻,平等地站在圣火面前。
2008,北京再见
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圣火台,沐浴在美丽的夕阳中。
傍晚6时15分。圣火台最终升腾起金红的火焰。火光、天光、水光、浑然一体。
来自奥林匹斯山的火种,在颐和园的水面上,燃起最灿烂的火焰。两大文明古国的灿烂文明,进行了一次最完美的融合。
圣火熊熊,这是雅典的骄傲,何尝不是北京的骄傲。
雅典圣火的全球传递,将给世界留下美丽的回忆;而北京,也藉着传递圣火,给世界留下了美丽的回忆。
从天安门,到祈年殿,从CBD商区,到繁华的王府井街头,从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区,到清华、北大的百年校园……东方古都的古朴和现代,厚重与活力,都浓缩在全长55·9公里的火炬传递路线中,传达给世界一个清晰的信息:2008年,北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