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团体和全能的比赛,“待遇”却截然不同———中国男子体操队总能吸引众多记者紧跟着“转场”,而看中国女队比赛的记者就安静很多,人数也减少很多。中国体操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阳盛阴衰”,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女队在多次夺得单项世界冠军的同时,却一直与团体世界冠军无缘。
对此,中国女队总教练陆善真表示,其实争取女团世界冠军一直是中国体操人的梦想和努力方向,但很不幸的是,由于队员更迭过快、伤病不断困扰等原因,中国女队始终无法像男队那样找到理想的人员结构和配备。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女队总是由很年轻的队员组成,她们缺乏比赛的经验,缺乏比赛的能力。
陆善真始终念念不忘去年的世锦赛,中国女团在预赛中拿到第一名,那一刻真的让他看到了希望,因为这至少证明了中国女队是有实力的,但最终为什么拿不到世界冠军?为什么我们的队员在决赛时有那么多的失误?这就说明我们的女运动员缺乏对大赛决赛的承受能力。
缺乏对大赛决赛的承受能力,这不是上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培养和训练队员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基层教练员思想比较狭窄,很多女运动员很小就专练单项,素质不全面,因此女子体操历来都只能“看天吃饭”。
陆善真同时还指出,跟欧美的女运动员从小就参加比赛完全不同,中国的女运动员基本上是成材了才送到国家队来,然后再去比赛,积累比赛经验。但国内的体操赛事本来就少,因为体操比赛没有市场,很多地方都不愿意办,因此我们的队员得到的锻炼机会明显不够。而等到部分凤毛麟角的队员能代表国家出外比赛有了经验时,她们却又已到了该退役的时候。
问题出在选材和培养
陆善真对这种机制的运转感到非常无奈,也许在科研上可以帮助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但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选材和培养方法上。现在我们的培养方法还是以强制性为主的,这样不仅无法挖掘孩子的天赋,而且还会抹杀了孩子的天赋。都说练体育很苦,但真正有天赋、真正喜欢的孩子是不会觉得苦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天生就吃这行饭,很简单就可以做到,但目前,这一切都似乎还很遥远。
对此,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反倒是比较乐观。他认为这是可以改变的,已经成为体操管理中心副主任的他开始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基层,他要求基层培养全面的孩子,以此作为参加全运会等大赛的标准。他说,我们本身就是体操强国,只要做大做好基层,就能为2008年奥运会搞好阶梯建设。
应该说,我们还需要时间去把与实现女团夺取世界冠军的距离逐渐地缩短。特派记者周婉琪本报苏州5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