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球员没特色?为什么他们的技术很粗糙?”在这声声质疑中,我们找到了中国国奥队失败的又一个原因———缺练。
744天!从2000年1月7日起到2004年5月12日为止,这届中国国奥队共存在了1586天,其中集训的时间长达744天。但是长时间的集训并没有给国奥队带来飞跃。在每天固定的体能和技战术训练中,队员们机械地重复着,最终他们的技战术还是在原地踏步。
说国奥缺练,首先是指他们的训练方式不得当。去年国奥在昆明集训,为了训练体能,国奥队特地请来了田径队的教练,每天跑10000米,但比赛中,国奥队体能却明显跟不上。半个月的高原体能训练作用甚微,国奥队甚至比不上刚刚集结了几天的叙利亚国奥队,可见他们的训练并不得法。
国奥队缺练,还指他们的训练单调。因为要学习韩国,中国国奥队长时间来一直对体能和身体素质非常看重,总是抱着只要体能好跑得动,就能在场上占据优势的教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每次集训的程序都是相同的,但技战术的演练却很少变化。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国奥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停滞不前。
国奥队缺练,还反映在队员们缺乏特色。如今的中国足坛,队员们千篇一律,能跑、身体素质好,但却没有独到的东西。这批国奥队员中,没有很有个性的球员。徐亮是个例外,他几乎每次训练结束后都给自己加练半个小时的定位球,这让徐亮在任意球上的造诣越来越高。“就是练出来的,每天这么练,自然越来越熟,闭着眼也知道往哪踢。”这就是徐亮成功的秘密———加练。
缺练,在中国国奥队员身上的表现就是缺乏技战术素养。赛前布置都明白了,但是到了赛场上却打不出来。这些没有个性,没有绝活的队员输球也就不为怪了。本报记者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