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奥来说,德黑兰是个有梦的地方。以美梦开始,以噩梦结束。对于整个中国足球来说,我们将在一大段的时间里羞于提“国奥”二字。
输掉一个未来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我们很难在他们身上寻找到一点点可以宽慰的亮色。恍然间,我们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出现了,中国足球国奥的DNA链条上的遗传基因是一代不如一代。最近几届国奥队中人才最密集的竟是1991年的那支国奥队,他们同时也是计划足球体制下的最后一批精英球员。郝海东、范志毅、徐弘、高峰、李明、江津、彭伟国、黎兵等人在中国足坛纵横驰骋了八九年,郝海东甚至在13年后的今天还是中国第一前锋。1995年的国奥队虽然对韩国输了个0:3,但那支球队中的杨晨、申思、张恩华、吴承瑛、于根伟等人后来也都成了国家队的重臣。而在以健力宝队为班底组建的1999年那支国奥队中,张玉宁、李铁、李伟峰、孙继海、李金羽如今也都是中国足球的当家球星。这些人因为特点突出很容易让人们记住,而眼下这支国奥队除了杜威,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球员实在是太少了。
死亡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壮烈也可以让人唾弃。壮烈的死可以脱生为形容美丽的新生,而为人唾弃的死则容易转化丑陋的投胎。在本届国奥的告别形象里,他们输了全部。
以集体形象而论,他们看上去是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兄弟,可是我们没法认同他们是团结的,每一个个体的失误都是他们开脱失败的理由,甚至以揪出“罪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无辜。比如对韩国时的王栋,对大马时的陆峰,对伊朗时的安琦。作为个体,他们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或者说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但这个集体却把指责的矛头针对了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别人。那么这个集体怎么能是团结的?他们的心态怎么能是正常的?
事实上,我们在此时可以回忆国奥球员从打韩国开始的言论,且不看他们的心情是何等的好意,只看他们没能实现的一个个诺言就可以瞥见,他们所谓的制造风暴只是停留在嘴上。“不恐韩”的口号他们喊得最响,赢马来西亚“3个球算输”的誓言他们喊得最响,即使是“4·16”他们理论上还有存活机会的最后时刻,在伊朗人面前,在这个不久前曾大胜的对手面前,他们也是抵抗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乖乖交枪。
现在还有最后一块遮羞布,那就是在长沙战役中把韩国队打败。但我不知道,即使是真正实现这个二十多年没有了却的愿望,在如此这般悲凉的心境中,赢了韩国队,中国球迷是不是真正有兴致能够乐得起来。即使是高兴,也只是浅层的,是表象的,什么都失去了的大较量中,一局无甚意义的胜利能改变什么呢?
本届国奥的冲击已然彻底死去,剩下走的不过是于事无补的程序。我们凄然于积攒了四年的希望破碎时的噪音,凄然于他们告别时的形象是如此猥琐。(来源: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