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3日,星期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从61分钟中国丢第一个球,到第87分钟被对方莫洛迪斯打进最后一球,26分钟的时间我们连失四球……我心里很不平静,也很不甘心,怎么就这样输了呢?一股悲哀袭上我的心头。输球是允许的,从来就没有常胜的球队,但在不到30钟里莫名其妙地连续丢掉四个球,这种输法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国人交代。” ——王俊生《我知道的中国足球》 从王俊生自传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出当年那场失利的惨痛,此后,国家队每遇伊朗几乎都要被灌4个球,落下了一个“恐伊”的病根。7年之后的武汉,国奥队终于打个一个翻身仗,对于这场胜利,王俊生的心情可想而知。 振奋,不是一点是三点 无论在足协还是在中体竞赛集团,担任要职的王俊生对于接受采访都是非常谨慎、但这次国奥队的胜利,他显得非常兴奋:“这场比赛有三点让我振奋:首先,我们在10年里有两个对手压得我们难以喘息,一个是韩国,一个就是伊朗。就实力对比来看,伊朗的优势更大。1997年我们在主场2比0领先的情况下会以2比4的大比分败北;到了客场,我们输了个1比4,场面比韩国队打我们难看得多。到了1998年亚运会半决赛,霍顿带队,我们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输了,郝海东还被停赛一年。在我的任期内,如果能突破伊朗,我们不仅能够冲进世界杯,还有可能在亚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所以,我非常希望中国足球能够战胜这两个强敌,如今在国奥这个领域里,小伙子们已经改写了历史。” 王俊生的第二个振奋是国奥队能够在不利的形势下翻盘:“我任期内对中国足球最放心不下的是赢了就不知道怎么踢,输了就自乱阵脚地胡踢,同韩国等强队比赛,都是对方进我们一球后就捞不回来,这次面对伊朗这个强队,在我们自摆乌龙进球的情况下连进3球,在国奥历史上是罕见的,只有1983年曾雪麟带队争夺洛杉矶奥运会入场卷对韩国在0比3落后的情况下打成3比3可以与之相比。”王俊生的第三个振奋来自换人,他表示前两场沈祥福两次换人两次很快失球,祥福也承担了很大压力,可是这次换了高明,很快进球。 死拼,以97十强赛为鉴 王俊生同时也遗憾地表示:“这场比赛的胜利让我想起1997年冲击世界杯最后一场对科威特的比赛前,对方教练的一句话,‘这场比赛不管谁胜,这个胜利都来得太晚了’。那场比赛的胜利与没有出线的压力有关,所以以往紧张、杂乱的毛病都改了。我们为什么总是在走进绝境的时候才能松弛下来打出水平呢?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现在我们只有理论上出线的可能,想让韩国在以后的比赛中连续犯两次错误实在是太难了,让中国队在以后三场比赛保持全胜也非常困难。但是我们绝对要死拼。1997年我们在主场输给卡塔尔,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出线毫无可能,以为指望卡塔尔在客场战胜伊朗根本没有可能,所以对沙特没有孤注一掷,结果1比1打平。不料卡塔尔在客场胜了伊朗,我们悔之晚矣。所以,这届国奥一定要立足于全赢。即使最终没有出线,我们在主场打败韩国,也是一个贡献和突破。” 辩护,为沈祥福和封闭集训 由于前两场战绩不理想,媒体对足协批评很多,对此王俊生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这次国奥出线基本无望,我看媒体主要对三点极度不满:一是足协的管理,这在我在任时已经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我当时的心态是怎么批判都行,谁让自己辜负了亿万人的期望?第二是沈祥福的指挥能力,沈祥福是我的师弟,打1979年全运会时,我在北京队守门,已经31岁了,他打左边锋,才22岁。他20多年来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足球上,很投入也很执著,为人也很正派。这次失败他固然有很大责任,但是我们如果不把失败放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思考,只是归咎个人的责任,也会使总结和反思飘在表层。大家都提出早请外籍教练就好了,其实,外籍教练只有米卢是成功的,当初是不是聘他争议也很大,后来我咬牙定下来,在十强赛上他取得巨大成功,但到了世界杯,也依然很狼狈。而施拉普纳、霍顿的结局也都不好。要想改变中国足球,当然要更多聘请好的外籍教练,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体制上的改革。 媒体批评的第三点是国奥队的封闭训练,这正是从事管理的人与从事监督的人看待这件事的角度不同。谁都知道走训是世界足球的潮流,有些国内俱乐部早在80年代后期就尝试过走训,但是为什么现在所有俱乐部都实行传统的管理方式?原因很简单,中国足球的环境无法与欧美相比,那里好手云集,球员不自律就会有危机,中国有点水平的球员寥若星辰,如果用松散的管理方式,很可能效果还不如今天。不少外籍教练到俱乐部执教,也主张把松散管理改为严格管理。我一直认为欧洲的管理方式绝对比我们先进,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放心地用这种方式管理,我们的足球水平也肯定能大幅度得到提高。”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