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通气会上,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委员会秘书长杨一民这样说道:“3月24日,在甲A联赛第三轮西安赛区陕西国力队和青岛颐中队的比赛结束之后,发生了少数观众因对裁判判罚不满,在看台上点燃报纸、在场外点燃打砸汽车等严重事件。” 这一严重事件是由少数观众对终场前裁判判罚国力队一个点球不满而引发的,那么这个点球是否真有问题呢? 据杨一民介绍,比赛次日当场比赛的监督、裁判员就赶到了足协,为了准确认定裁判执法情况,今年新成立的裁判工作评议委员会委员也在当天来到中国足协,听取当值裁判的汇报,认真查看比赛录像,重点核实有争议的两个问题:一是判罚比赛最后一个点球时是否超时?二是判罚此球的尺度是否准确? 结合现场播放由西安赛区提供的比赛录像带,评议委员会3名委员之一的曹镜鉴指出,下半时结束前执场裁判员举牌示意补时3分钟。当比赛进行到92分24秒时(电视画面下方有清晰的时间显示),陕西国力队5号队员倒地,使比赛中断,1分22秒钟后恢复比赛。主裁判判罚点球时时间显示是93分46秒,也就是实际补时时间的第2分29秒,不存在超时判罚的问题。 至于这个点球的判罚尺度是否有问题,曹镜鉴说,评议委员会认为完全准确。导致点球的犯规动作慢镜头多次重放后,不少记者发现当时双方队员争抢球时双脚都在禁区线外,倒地处是在禁区内,于是有人问主裁判周伟新判罚点球的依据是什么。曹镜鉴回答说:是否判罚点球要看犯规接触点是在什么位置。国力队队员手上出现犯规动作时是在禁区线以内,周伟新的判罚是符合足球竞赛规则的,评议委员会认为这个点球的判罚没有问题。 由于导致点球的动作是远景拍摄的,从录像画面上看,国力队队员是否有犯规动作确实看不清楚。会议结束后,曹镜鉴也不回避这一疑问,他很认真地回答说:在这种情况下,国力队队员手上是否有犯规动作,作为主裁判的周伟新距离最近,他的判罚应该得到信赖。曹镜鉴还指出,补时阶段国力队5号队员倒地导致比赛中断了1分22秒,但当时并没有迹象显示他受到了侵犯,如果主裁判在补时阶段没有把这段延误的时间再补足,那倒是犯了大错。(本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王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