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肇/文 中印之战翌日,几乎所有的体育媒体都在头版头题显著位置做起了中场休息室的文章,几乎所有的球迷及球评人都看到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中国队在上下半场判若两队,一不留神就打蔫了,一不留神又打疯了,就在“一不留神”那么一瞬。 结论来得也非常迅速,既然米卢自己都招了,别人再替它捂着盖着也就没有了意义,人们注意到,上下半场之间中国队的阵型中只有一个位置发生了变化,祁宏取代马明宇。也就是说,米卢终于改变了他马核心,同时也改变了再也坚持不下去的442老传统。但是这改变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版本,其一说,这是米卢的失败,因为他的打法在事实面前流了产;其二说,这是米卢的胜利,因为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及时否定了自我。 抛开米卢的临场指挥不谈,我们在这里明显感觉到的是关于中国队的另一个命题:态度决定一切。据说米卢用态度解释一切:马明宇为什么当队长、李铁为什么越臭越精神、孙继海为什么不能首发、徐云龙为什么备受青睐……围绕国家队发生的一切,你都可以从态度二字上去寻找答案。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马儿的训练态度再好也掩盖不了他在比赛中力不从心的表现,“诈伤”的祁宏态度再不端正可关键时刻还得用他。所以米卢应该从这场大难不死的比赛中得到正确的观念:决定一切的不是态度而是实力。 教练可以要求球员打一种阵型,如果没到生死关头,他的布置自然会被球员们尊重,一旦到了危机时刻,米卢的话还能执行多少就难说了。我们注意到,每每助攻便要受米卢教训“李回去”的李玮峰在关键时刻完全摈弃了教练的意图,看起来他就是一个前腰或者前锋,而场上队员在米卢变阵为352之后自己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变了一次,后腰李铁自动落到了最后,改打拖后中卫,而范志毅冲上去攻门。从指挥上说,你可以相信正是米卢的沉着与自信挽救了球员的信心,但从过程上看,说米卢的指挥是胜利的源泉则属于彻头彻尾的马屁精。正是因为打红了眼的球员抛开了米卢路线,中国队才创造出了每隔十分钟进一球的奇迹。 中印之战究竟是谁的胜利?是中国队、米卢还是高唱国歌的西安球迷、抑或抽了三根雪茄的阎世铎?都不是。这是中国球员实力的胜利,先有实力,然后才有祁宏上场的机会;先有实力,然后才有改变米卢的打法,由场上队员自行变阵、自行换位、自行创造得分机会的可能。 许多人坚信,到十强赛时,孙继海张恩华郝海东等大连球员都将在最重要的比赛上首发出战,这正是基于他们的实力做出的正确判断,而米卢坚持通过能否上场来控制球队“听话”的直接手段也被证实为过于幼稚。更重要的是,按照态度(而不是实力)决定一切的原则来指挥训练、比赛,会严重挫伤队员的积极性,影响中国队的实力及水平。下一次,米卢还能有足够的条件变阵并反败为胜吗?那就不叫“神奇”而叫“习惯”了。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