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健儿8月份以来接连参加了两次世界大赛:世锦赛最好成绩只有一个第四”;北京大运会获得9枚金牌,压过了美国,但多数项目距世锦赛前八名尚有一段差距。 让人欣慰的是,年轻选手刘翔、高淑英以其不俗的表现成为中国田径的两大亮点、并带给人们以深深的启发。从陈燕浩到刘翔 来自上海的刘翔今年5月曾跑出13秒32的高水平,这是中国男子110米栏近年少有的好成绩。 8月的世锦赛,刘翔未能发挥出个人最好水平,预赛13秒6 0获半决赛资格;13秒51的成绩(第12名)使他止步于决赛之外。但年仅18岁的这位青春男孩首次参加世锦赛便听到第二声枪响已属不易。 大运会决赛刘翔起跑并不好,他是凭着自己强劲的实力后来居上、并最终夺冠。13秒33的成绩已相当于奥运会第六、世锦赛第四。 上海是中国男子110米栏的传统强市。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陈燕浩和北京的李彤是中国该项目的两把尖刀。特别是李彤淡出之后,陈燕浩成为中国110米栏称雄亚洲的“常胜将军”。 如果说陈燕浩是“亚洲栏王”,同样出自上海的刘翔一出道便是高起点——世界水平。刘翔身材更高、栏间节奏更好、爆发力更强,上海田径界在他身上寄托着更大的期望。 刘翔的冒尖决非偶然。除了陈燕浩和刘翔,上海还有曹靖、张峰等多名具有14秒以内实力的选手,已形成水涨船高之势。 上海的成功告诉人们,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中国男子短距离赛项目照样可以打破欧美的一统天下。高淑英:外战内行 高淑英在北京大运会上越过4米52的横杆,打破了她自己保持的女撑杆跳亚洲纪录。这已是今年4月27日以来,她第四次改写亚洲纪录。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四破纪录有三次是在国际赛场;后两次更是在世界大赛中。 8月6日,首次进军世锦赛的高淑英便有超水平发挥,从4米10到4米50,五个高度都干净利落地一次跃过,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一下提高了8公分。23天后的大运会比赛中,她又跳出了4米52的更高水准。 目前国际田坛的潮流是高水平、大密度的比赛。中国不少运动员对此不适应,而高淑英7月份连续参加黄金联赛、世锦赛等。她讲:“我应该向欧美选手学习,适应并习惯这种密度的比赛。”也许是她出道不久、框框少有关,也许是因为她每次比赛都十分投入,短短几个月便开始找到了国际比赛的感觉。 长途奔波难免会感到疲劳,但高淑英越来越自信,几次国际比赛成绩节节上升。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成了不少中国高水平田径选手的通病,也成了制约其水平上档次的一大障碍。高淑英为什么在国际赛场总能给人以惊喜?这难道不值得其他运动员深思吗?厉智/文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