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强赛”赛程过半,国足匹马领先横空出世。锋线缘何进球寥寥?中场的配置组合功效何在?后防的“黄牌危机”何以根除?对国足三线进行充实谨严的阶段性盘点分析,这是此组文章的用意所在。 锋线:甘当“穿甲弹” 在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国家队前锋线破门乏术的观点风起云涌。许多人认为,“前锋的天职就是破门得分,不得分就是失职。”然而,前锋线是球队的一部分,是整体战术的一部分,他们的威力当然也不单单是门前的致命一击。这使人想起了反坦克武器当中的一种——穿甲弹。其作战机理是:弹头起到了穿甲弹的作用穿透坦克装甲,弹体进入坦克内部爆炸破坏坦克结构。杨晨、郝海东就是穿甲弹。 中国队四场比赛过后,一共打进8个球,前锋线只有郝海东进了一个球,其他均由前卫线和后卫线球员包办。而不进球并不意味着前锋线失去了作用。恰恰相反,正是前锋线的努力才打开了中国队的胜利之门。按照中国队现在的实力,与任何对手硬碰硬地死拼都是鲁莽的。在面对对方严密的中后场防守的时候,强行突破和高举高打的作用都不会理想。因为中国队的技术比不上巴西球员,身体比不上欧洲球员,柔韧性比不上非洲球员,他们必须依靠战术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米卢的聪明在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他充分考虑到了中国队的实力和特点,利用前锋线球员的速度和冲击力拉开对方空当,然后再寻找得分的机会。这样操作起来就是,中国队4-4-2阵型的两名前锋经常拿球向禁区的两个边高速移动,从而吸引对方防守兵力,给后面插上的球员制造机会。他们的作用与穿甲弹的作战机理如出一辙。而前锋突破的过程也并非单纯的扯动,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打门或者逼迫对方犯规制造定位球。上一场对阵乌兹别克队的比赛当中,杨晨与郝海东充分体现了米卢的战术意图,无数次将乌兹别克队的装甲打穿。 在前锋球员拉开空当牵制对手的情况下,国家队的前卫线和后卫线当中的进攻型球员获得了较多的进攻机会。孙继海、李玮峰、祁宏、李霄鹏等球员都充当了炸弹的角色,攻破了对手的大门。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在1998世界杯上,正是依靠整体战术的成功才取得了最后的冠军。而他们的前锋线在比赛当中同样扮演了穿甲弹的作用,破坏了对方的防守结构,同时给队友制造了机会。这导致许多人对图拉姆等一批后卫球员的印象非常深刻,而对前锋线的印象却极为淡漠。其实,按照当时法国队的实力不应该取得世界杯的冠军,但他们还是成功了。眼下的中国队在亚洲也并不是一流的强队,但他们太需要一次成功来复兴萎靡多年的自信。而最终我们发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计较个别位置的得失,寻求整体配置的合理性。在近期国家队的比赛当中,前锋线的优秀表现是无可厚非的,他们成熟而稳健地完成了整体战术体系下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 中场:“风暴”策源地 伴随着国足一连串的胜利,米卢的排兵布阵也渐入游刃有余的自如境地,对中场的溢美之词也扑面而来,胜利往往是掩饰纰漏的“护身符”,对令我欢喜令我忧的国足中场,如何还原给它一个真实的面貌,它的闪光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在哪里?这都需要我们冷静审视,客观评析。 由十强赛国足的4场比赛评析,中场无疑是米卢改造痕迹最深,创意最为丰富的攻防地域,无论在站位的编排还是在人员的配置上,米卢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实践证明,米卢精心构建的菱形中场极富弹性与压迫力,已成国足完美“攻击风暴”的策源地。在国家队目前所进的8粒入球中,右边前卫李霄鹏打入一球,前腰祁宏独中两元,占总入球数的375%,此外,由前卫线球员参与策划的攻击组合也不胜枚举,中卡之战下半场的关键时刻,正是祁宏在左路罚出一记刁钻的任意球,才由后排插上的李玮峰头球建功,客场虎口拔牙夺取了宝贵的一分。在米卢的用兵词典里,中场是承上启下的战略要地,在前锋线的牵制干扰下,隐蔽于后的前卫球员可以从容地寻觅战机,酝酿第二轮的强力冲击波,即便不能直捣黄龙,也能令对方后防顾此失彼,从而为前锋,尤其是后卫球员的插上助攻提供一剑封喉的良机。在中乌之战中,采用352打法的乌兹别克斯坦队对国足两名攻击性极强的边后卫孙继海、吴承瑛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在于,左边前卫马明宇同右边前卫李霄鹏的大范围扯动和飘忽的走位打乱了乌队的针对性部署,马明宇的内插和李霄鹏的上顶将乌队的两名边卫吸引开,从而为孙继海和吴承瑛开创出中场的大片开阔地带,充分发挥出孙继海、吴承瑛助攻能力强、爆发力好速度快的个人优势。 仅仅拥有进攻能力是不够的,实际上,国足中场的防守水准也令人刮目相看。后腰李铁不知疲倦的奔跑堵截严重削弱了对手的攻击成功概率,乌兹别克的中场大将马明诺夫发挥欠佳,这与李铁的严密看防不无关系。李铁的屏障作用在中卡尤其是中乌之战中可谓居功至伟,李铁虽然不能直接破门得分,但他的及时封堵和准确的直传球却是国足“守若金汤、攻似雷霆”的一柄撒手锏,再加上祁宏的前场游弋奔袭,马明宇、李霄鹏的扯动牵制,国足中场在保持动态稳定的同时随时积蓄着后发制人的强大弹力,同历届国足中场比较,米卢菱形站位的中场配置攻守兼备,综合实力指数可谓首屈一指。 不过,米卢的菱形中场也并非十全十美。如果对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看死郝海东、杨晨等前锋队员后,投入重兵掐断中场的传球线路,并且调集精兵强将主攻一路,那么,米卢的菱形中场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失去其承上启下的平衡效用,反而会陷入“偏瘫”的危险境地中。在中卡之战中,卡塔尔主帅哈吉瞄准国足配合生疏的左路,用快马恩纳济发起猛烈冲锋,结果屡屡得手,几次有威胁的攻击几乎都是从“门户大开”的左路制造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我们在对国足中场给予适度肯定的同时,也不得不提醒在胜利凯歌中顺帆风满的国足将士,菱形中场必须保持弹性攻击态势,一旦疲软沦入僵化,那么就会被敌所乘,这种潜在的危险不可不防。 后卫:“堤坝”防“管涌” “十强赛”第一循环结束后,中国队已经占据了成功出线的制高点。从比赛的结果来看,4战3胜1平积10分的成绩是值得中国足球自豪的。但是,正如乌兹别克斯坦队主教练萨利科夫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在比赛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于中国队而言,这种“惨重”不仅仅表现在主力门将江津的受伤下场,更为深远的“惨重”是后防线主力队员普遍的“黄牌加身”。 在第一循环结束后,中国队在4场比赛中共计领到了10张黄牌和1张红牌。而在受到处罚的队员中,只有于根伟、李霄鹏和祁宏3人是中前场队员,他们分别领到了1张黄牌。而其余的7张黄牌和1张红牌都是被后卫线队员“分享”的。红黄牌如此集中于中国队的后防线,首先是吴承瑛在4场比赛中,领到了4黄1红5张牌,迅速提高了后防线的受罚总额。但是,孙继海、范志毅和杨璞三人也都身背黄牌的现状,却不得不让我们引起警惕。在中国队同卡塔尔队的客场比赛中,中国队只是缺少了累积两张黄牌停赛的吴承瑛,就使得左路的防守和进攻基本上陷于被动的局面。如果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范志毅、孙继海和杨璞其中再有谁领受到第二张黄牌被停赛,或者再次出现他们不幸地在同一场比赛中领到黄牌,(他们已经在同卡塔尔的客场比赛中同时领受到了黄牌)那么中国队后卫线就注定会遭遇比吴承瑛缺阵更加难堪的局面。 作为中后卫的范志毅,乌兹别克队主教练称之为“中国队后防线的灵魂”,认为“他在中国队拖后位置上指挥能力无人能够替代,就是因为范志毅的存在,中国队的防守才极具纵深感,令乌兹别克队无机可乘”,一旦范志毅被停赛,即便有杜威顶上其分量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另一个替补中卫张恩华的老本行则是盯人中卫,也无法完成拖后的重任。特别是如果孙继海和杨璞同时被停赛,那么中国队的右路防守就只剩下陈刚一人,一旦他再在比赛中受伤,那么能够做边后卫替补的只有左后卫魏新了,而让他客串右后卫实在是强人所难。 其实,作为后卫,犯规吃牌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中国队的10张黄牌中,无论是中前场还是后卫线队员,真正出于一种防守的战术意图犯规吃牌的,只有范志毅在同卡塔尔队的比赛中得到的黄牌是有目的的,其他的都是无谓的技术犯规。特别需要提出批评的是,孙继海在中卡之战中、吴承瑛在中乌之战中的得牌都是很不应该的“业余犯规”。作为参加过上届“十强赛”全部8场、720分钟比赛的纪录保持者,孙继海应该知道自己抛界外球时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应该珍惜自己目前所保持的纪录;至于吴承瑛,他应该已经看到上半场祁宏得到黄牌的整个经过,却还要重蹈覆辙,不仅让自己吃到了第二张黄牌下场,也给中国队随后的比赛带来了不便。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中国队接下来的4场比赛才是决定能否出线的关键。目前10分的积分只是中国队的一个高度,而不是最后的登越顶峰。现代足球“防守胜于进攻”,一旦后防线的黄牌“管涌”摧垮整个防守堤坝,那么我们已经抱在怀中的成功很有可能再次丢失。小心了,黄牌危机。本报记者张松刘志向/李海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