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中国足球队选外籍教练争论的焦点是欧洲力量派还是欧洲拉丁派,想起来很可笑,现在倒真是进步了,观点统一、意见集中,请世界名帅。据昨天的最新消息,足协选帅工作组已经把目标锁定希丁克和特鲁西埃。我们不清楚世界名帅的标准是什么,显然,把特鲁西埃冠以世界名帅的头衔,大约是因为他对日本国家队的改造。按照这种标准,里皮、卡佩罗、雷克萨奇、比安奇一干人等恐怕只能算俱乐部名帅了。 谁是世界名帅似乎并不重要,我们一向注重的是方法论和结果论,抓不到耗子的猫肯定不是好猫。据称希丁克和特鲁西埃成为热门候选的重要原因是“两名教练拥有率领东亚队创造辉煌战绩的背景,另外他们对亚洲文化、球队和球员比较了解”。 显然,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判断:中国队和日本队、韩国队具有相似的发展潜力;其次,中国和日本、韩国具有近似的文化背景。对于前者,我想有些一厢情愿了,如果中日韩具有同等的发展潜力,为什么米卢没有成功呢?因为他不是世界名帅吗?在世界杯之前,米卢的成就远胜于希丁克和特鲁西埃。以足协的成绩标准,米卢才是世界名帅。这里面矛盾太多。对于文化背景问题,过多地探讨似乎不太合适。但我觉得把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日韩类比对我国历史不太尊重,首先,战后,中国是一个绝对的主权国家,没有经历殖民统治;另外,中国雄踞大陆东部,气吞山河,不是岛国也不是半岛国,在民族气质上与日韩相提并论实在令人不爽。 在希、特二帅中,前者尤为足协中意。理由是“针对中国球员缺练、缺乏意志力的情况,新一届国家队必须铁腕治军,刻苦训练,重塑形象。而希丁克率领韩国队期间,对队伍进行‘魔鬼式’训练,正是中国足球最急需的训练手段。同时希丁克带领韩国队确立的战术风格也比较符合中国队的特点。”听上去是很有针对性的方略。记得前一段时间足协反思的时候,请了很多先进运动项目的管理者会诊。姑且不论足球是否具有其特殊的运动规律,至少,在反思运动中,靠女排起家的体育总局领导人再提“三从一大”。这对足协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在4字方针中,从难、从严、大运动量训练三条与韩国队“成功”的道路是吻合的。中意希丁克顺理成章。 韩国队的成功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在大多数球迷看来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人们似乎更认可日本队。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日本球员基本具备了踢高水平足球的技术条件,而韩国足球,更多的是精神力的胜利(暂且不谈场外因素)。过于强调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不太唯物。请希丁克倒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脚疼医头”的做法。 在我写这篇体谈的时候,电视里在直播甲A联赛,许许老师恨恨地说,早年没有投身足球运动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他一向对他的脚下功夫是很自负的。再谈下去连我自己也觉得没劲。很多中国乒乓国手在海外执教都没有取得成功,实在怨不得他们,再怎么“三从一大”也不成啊。你总得学会了弹钢琴,我再告诉你什么叫风格意境吧。 ■本报体育评论员毛小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