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痴 朱广沪那间与球员同样大小的房间内,有三样东西特别抢眼:一台连着录像机的29寸彩电,一个书架,一堆饼干。这些东西看似没有任何关系,但熟悉朱广沪的人知道,它们其实有着同一个主题———足球。书架上放满了比赛的录像带,电视是专门看比赛录像的,而饼干则是他看录像时充饥的法宝,在房间里连续20多个小时看比赛录像是朱广沪唯一的爱好,也是工作,也是生活。鉴于他的这种执着,同行称他为“球痴”,一位经纪人感慨为“不可思议”,而球员则说:“服了!”倒是朱广沪本人的看法很简单:当教练的如果不注重自我学习及提高,那么很快就会在高速发展的足球运动中落伍乃至被淘汰。 人格魅力 同国安队比赛结束之后,一名深圳的铁杆球迷一边连声说着“谢谢”,一边扑上来给了朱广沪一个拥抱,而当初也正是这名球迷在朱广沪上任后的第一场比赛中,领头在看台上扯出了“朱广沪,深圳球迷不欢迎你!”的横幅。 本报记者许绍连报道 10日下午,闷热。深圳队休息室门口,朱广沪和陆续进来的每一名球员握手,并用中文和葡萄牙文分别向他们说着同一句话:“谢谢!”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深圳体育场已经有很多次了,但这一次的意义显然有所不同,这次,朱广沪率领的深圳平安队登上了联赛半程冠军的位置。喜悦洋溢在每一名球员的脸上,看台上也不断传来“WEARETHECHAM-PIONS”的歌声,不过,类似的表情却没能在朱广沪的脸上找到,除了一道道慢慢滑过的汗水。 对于朱广沪的这种“深藏不露”,几乎所有采访平安队的记者都已经习以为常,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甚至没有任何一名记者就“半程冠军”这样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向他提问。只是,当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了以如此方式来认知或接受朱广沪的时候,却经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能把一支公认的“杂牌军”带到现在这种地步,与共和国同龄的朱广沪必定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一面,那是丰富而立体的一面。 在公开场合队员称朱广沪为“朱指导”,在队内称其为“老大”。后者颇有些“江湖”味,但朱广沪觉得挺受用,不过这种“老大地位”不应该是建立在“强权”基础之上,而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 在朱广沪之前,平安队的主教练能够带给这支球队的最好成绩似乎也就是保级成功了。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支建立在几乎没有任何足球基础之上的移民城市的“移民球队”。但是,在“下课”声中走马上任的朱广沪彻底地改变了这支球队的面貌,从2000年的第九到2001年的第五,再到现在的半程冠军,在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带给深圳球迷的同时,一个问号连着一个问号也出现在更多人的脑海中:究竟朱广沪是如何将这支队伍改造成功的?他难道真的有什么秘诀吗? 面对记者,坐在笔架山基地宿舍的椅子上,朱广沪强调这是球员的作用:“对于任何一支球队来说,球员的作用都始终是第一位的,我所做的,也只是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捏合成了一个整体而已,而且这个整体目前应该还并不那么的完善,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要我去更进一步地捏合。” 具体到自己“老大”地位的确立,朱广沪的回答则是:“这是互相尊重的结果。以前我带队的时候也会像其他教练那样,在着急的时候对队员会又打又骂,但五年的巴西之行让我意识到,其实骂人是无能的一个表现。以前我为什么会骂人,基本上也就是当有些道理老是对队员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他们还无法理解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发火了。现在回想开来,其实还是因为自己当时的水平不够,没能把道理说清楚,让队员也听得一头雾水。其实队员怕教练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在和队员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愿意将彼此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让大家明白,只要在这支球队之中,彼此间的关系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训练与比赛之中,而且还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事实上,也正是基于朱广沪这种训练指导思想的变化,队员们才会将他亲切地称为“老大”,像对待老大哥那样来对待自己的这位教练。 不过,对于朱广沪来说,让他略感欣慰的还是赢得了球迷的尊重。同国安队比赛结束之后,一名深圳的铁杆球迷一边连声说着“谢谢”,一边扑上来给了朱广沪一个拥抱,而当初也正是这名球迷在朱广沪上任后的第一场比赛中,领头在看台上扯出了“朱广沪,深圳球迷不欢迎你!”的横幅。回顾当时的一幕,朱广沪平静地表示:“上任的第一场比赛就发生那样的事情当然对我是一个刺激,但我并不气这些球迷,因为他们的初衷也是为了这支球队,现在他们能够彻底地改变态度,这本身便可以说明一切。当然,在深圳球迷对于我们这支球队寄予厚望的时候,我还是希望提醒他们,一支队伍的成型,是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的,现在我带领这支队伍才两年多一些,对于球队今年的成绩最好还是更理性地对待的好。” 为球痴狂 2001年,深圳平安队到澳洲集训时,对于运作者好意的邀请———去看看国会大厦,朱广沪说:“我们是来比赛的,不是来观光的,有这个时间我们最好还是去训练。” 第一循环比赛结束,朱广沪在同10位外籍教练的较量中取得了7胜3平的成绩,可以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外教克星”。不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相信很少有人能够相信,他就是在笔架山那间与球员宿舍没有任何区别的房间内完成自己的“克洋工程”的。在这间房子内,最为醒目的就是靠墙的那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录像带;仅有的“奢侈品”则应该算是那两部制式不同的录像机了。每天除了训练,其他的时间朱广沪便基本上都是在这间房内度过的,而反复地观看各式比赛的录像带,便是他在这间房子内的主要工作。 对于朱广沪的这种“足不出户”,青岛海利丰俱乐部的总经理王守业甚至还专门为朱广沪起了一个外号——球痴。只是,在他印象中“既认真又刻苦”的朱广沪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1992年,中国足协组织一批教练到巴西学习,最用功的应该说就是朱广沪了,不仅在上课的时候会记个不停,而且每天的课后也是一直地又看又写,简直就是一个球痴。他能够有今天,我看与他的这种认真刻苦绝对分不开。”同样对朱广沪这种态度印象深刻的,还有澳大利亚籍的华人何先生,作为平安队2001年赴澳集训的运作者,有一件事他至今念念不忘:“那天平安队到堪培拉比赛,我特意安排球队早出发了一个小时左右,目的就是安排他们到国会大厦看一看,谁知,在车到门前的时候他却提出:‘我们是来比赛的,不是来观光的,有这个时间我们最好还是去训练。’这样的教练真的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此之前,我还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如此执着的教练,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认定他是能够带领平安队取得好成绩的了。”相对来说,朝夕相处的球员感触自然更深,所以,每一次与他们谈到朱广沪的敬业,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真是服了他,只要给他一盒饼干,他就能在那间房子里看上整整一天的录像了。” 同国安队比赛前夜,已经是差不多11点的时候,朱广沪突然敲开了郑智的房门,开门见山地表示:“看来明天你和道格拉斯的位置都可以再往前调一调,因为他们的5号没有因为生病没来。”在他走后,郑智告诉记者:“虽然朱指导一直对名次是看得不是很重,但他对于每一场比赛的重视却从不含糊。我们队能够走到今天,与他对每一场比赛的精抠细研绝对分不开。”需要指出的是,朱广沪研究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是对手,在平安队每个主场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他至少都要再将自己队比赛的录像再看上两遍,如果再加上对下一个对手比赛录像的研究,一个晚上他总共要看上4个多小时的比赛录像!平安队的“半程冠军”,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应该就是他不间断地“看出来”的。 当然,朱广沪的成功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自己的钻研。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他肯定会说上这么一句:“我前后总共跟过13名外籍教练,在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朱广沪并没有提及究竟还有哪些是“不优秀”的,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霍顿、内波姆以及卡洛斯的名字,对于塔瓦雷斯却是绝口未提。 上海情结 对于国家队主帅的位置,朱广沪以一句“我的能力不够”淡淡回避,但对于上海,他却有着万千思绪,或许有一天他也会落叶归根。 在霍顿执教国家队时期,朱广沪已经被提名为惟一的中方教练人选,但伴随着霍顿的下课,有着15年国字号球队带队经历的他也同样被“扫地出门”。但现在鉴于朱广沪在平安队取得的成功,一直有圈内人士在议论这样一个话题:既然米卢并未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聘请新的外籍教练也未必就能让中国足球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我们何不在本土教练中选出像朱广沪这样的优秀分子,将新一轮冲击的重担加在自己人的肩上呢? 面对这样的话题,朱广沪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我在中国足协的教练位置上前后已经有过15年的工作经历了,对于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说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我知道,如果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国家队,我的能力至少目前还不够。”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朱广沪的这种矜持,又同样让人在谈论他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将他和另一位上海名帅徐根宝放在了一起进行比较,尽管二人无论在性格上还是在处事的风格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很多人看来,朱广沪与徐根宝其实还有有着那么一种共同的倔强的,所不同的只是徐根宝将它表现了出来,而朱广沪则将它隐藏在了内心。另外,两人还是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眷恋,这一点从朱广沪每一次率队回上海比赛都更为重视同当地足球圈人士的交流上可以看出来。所以,当有上海的媒体因为朱广沪的连续两次战胜上海球队而对这位老乡颇有微辞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时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是对朱广沪情感上的一种伤害。当年威风八面的徐根宝虽然终于还是倒下了,但他选择的收山之地是上海,而现在的朱广沪虽然成功于深圳,可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像自己的名字中所蕴涵的那个“沪”字那样,将自己的根也同样扎在上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