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二○○二年四国女篮大奖赛(哈尔滨站)中国女篮队获第三名。随后,在七月八日秦皇岛站的比赛中,她们先后战胜了波兰、古巴和澳大利亚队,摘取桂冠。毋庸置疑,中国女篮正在崛起。而在它崛起的过程中,有许多得失值得我们思考。 得与失 中国女篮打了这么多场比赛,从“得”来讲,战斗作风经受了考验。在哈尔滨的那一站我们的女篮姑娘打得不够自信,在随后的秦皇岛战役中她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把持之以恒、戒骄戒躁的作风贯彻到每一场比赛的始终。同时,队员们连续作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技、战术运用和发挥得到了磨练。 关键是队伍的组建和搭配也得到了充分的演练。但组织后卫仍是个问题。这次比赛中,宫鲁鸣使用了潘巍和宋晓云两位选手,但整体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二人组织协调能力不突出,且很少有突破上篮和中远投命中的佳作。中锋陈楠两年前就已经成名,可这次和世界强队的内线较量起来就不那么从容了。 强与弱 这次比赛中国队的人员结构是优秀的。 队员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二岁,但已表现出一定的战术意识,一个高、快、灵的中国女篮已经初步形成。 十九岁的小将陈楠,身高一点九六米,灵活程度不亚于前锋。二十岁的前锋胡小桃,身高一点八七米,速度快,球感好,进攻与防守都有较大威力。隋菲菲、潘巍等国家女篮里年轻的“老”队员,技战术水平和比赛作风也有了质的提高。苗立杰是宫鲁鸣看好的中国女篮新领袖,获本届大赛最佳防守奖。而隋菲菲则在前年的访美比赛中,几乎被WNBA选中。 但这些队员在心理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比赛中,凡对方采用全场紧逼和区域紧逼,则显得办法不多,抗不住对方的围抢,防守薄弱。 正与奇 中国女篮队员的身高和力量都介于欧美和亚洲女篮之间,有六名队员的身高在一点九零米以上。因此,必须兼备两套打法。既能打欧美又能打亚洲:以多变进攻、围防堵抢对付欧美;以内线为主、扩大防区对付亚洲球队。 大力发展多变的战术套路和灵活机动的配合打法,打法中强调“攻击”、“合作”、“多变”,表现机智、流畅的动作配合,加强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发扬我国女篮快、准、灵的打法风格。 我们期待着,中国女篮明天会更好。(梁燕军) |